集体项目为何同遭滑铁卢 三大问题困扰中国体育
2012年08月09日07: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中国女篮负于澳大利亚队。至此,中国集体项目球队没有一支在伦敦奥运会上闯入四强和北京奥运会时女曲摘银、女排获铜、女篮跻身四强的繁荣景象相比,集体项目滑坡之快令人震惊。而这些失利,早已不能用教练失常或队员一时发挥欠佳来解释,实际上,偶然之中已有必然。
师资、场地及意识堵住校园的大门
作为一位普通青少年越野足球俱乐部的负责人,在北京奥体中心接受记者采访的蔡伟对日韩男足能晋级奥运会四强感慨颇多。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他直言,中国足球想要赶上日韩,至少需要20年,如果一些问题仍旧无法解决,始终原地踏步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们最缺的是足球人口,因此,普及就成为必要。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来踢球这才叫普及,而是每个家长、每所学校都认识到体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把体育设施提供给孩子们。但公共场馆要收费,校园又要考虑安全问题,家门口的社区自然就成了孩子们自由运动的空间。但目前我们又能提供多少社区场地?缺失培养运动兴趣的平台,又何谈发现运动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中国基层足球的现状,在其他集体项目也普遍存在。但是,受观念和场地的限制,加上巨大的文化学习压力,体育自然而然地被摆在了次要的位置。
“目前,体育运动对中国孩子来说是奢侈品,但当孩子们通过各种方式去接触足球后,家长的心态会随着孩子对足球兴趣的增大而改变。他们在接送孩子时,会站在场边观看,从最初的看不懂到能和孩子交流,在这个层面上,家庭体育的氛围通过足球得到增强。社区体育是基层体育最便利、最有凝聚力的模式,住得近的家长会相约带着孩子去社区场地踢球,不仅增加了邻里间的交流,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更加融洽,即使其中绝大多数孩子不会成为职业运动员,但这种对足球、对体育的喜爱,也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另一个制约基层体育发展的因素,是师资的严重不足。目前,最高水平的教练都集中在职业联赛或专业队中,真正扎根基层的教练并不多,这和国外的正金字塔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拥有亚足联职业级证书的教练员人数超过了300人,这其中大多是学校足球队的主教练。2010年率日本国青队征战亚青赛的主帅布启一郎,就曾是日本一所著名高中学校的主教练。而在中国足球界,愿意到小学、中学任教的执证教练几乎没有。
高校体育在高校几无地位可言
“我们学校的球队,如果不是因为有体育教学评估,根本就不受学校的重视。但我们还算好的,很多高校运动队,连训练经费都没有。普通学生里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无非就是踢足球、打篮球,而且也就那么些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很有运动天赋,但遗憾的是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况且,现在高校体育也不那么纯洁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足球队的张教练说。
首经贸大学足球队是北京高校中的一支普通球队,其生存环境基本上就是眼下大学运动队的真实写照。不久前,张教练率队参加北京市高校足球比赛时,因曝光“超长补时加点球”的丑闻而受到了不小的压力,“后来,当事人和北京市大体协的人都找我来了,说要找写报道的记者对质,但我说,‘有没有这事,你们心里清楚,你们毁掉的是很多普通大学生的足球梦想’,最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种丑闻之所以发生在足球赛场上,与足球、篮球在校园还算有人气有一定关系,而排球、手球、曲棍球这些集体项目,在高校的生存空间就更狭窄了,为国家队提供高水平运动员,更是无从谈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具有排球传统的高校,该校男排曾经打进过2004~2005年全国男排职业联赛,并成功保级。作为一支“学生军”,北航男排也亲身体验过校园排球的艰难。“球员的来源并不充足,高中培养出的好苗子太少了。”主教练周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与中国高校体育令人担忧的现状相比,美国集体项目始终保持世界顶尖水平,则得益于其完备的高校体育体系。美国大学体育总会(NCAA)作为主管美国大学体育的机构,几乎所有主流项目都在高校设立了联赛,即使以前在美国不太受欢迎的足球运动,现在也蓬勃开展起来。仅仅女足三级联赛,参加的球队就达到了32支。而像橄榄球、棒球、篮球这些热门项目的联赛,参加的高校更多达上百所。
而在中国校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2008年奥运会上摘得银牌的中国女曲,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这次更是历史性地首次负于日本队。虽然手曲棒垒中心也想将曲棍球推进校园,但颇为尴尬的是,不仅曲棍球进校园进展缓慢,号称“曲棍球之乡”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打曲棍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相比之下,拥有25万曲棍球人口的荷兰,其国家队能够始终名列世界前三,也就不足为奇了。
联赛成国家队附属品令人不解
按照常理,职业联赛应该是集体项目蓬勃发展的助推器,但中国的联赛却始终无法实现真正的职业化。
“我们的联赛,应该摒弃浮华的表面,追求些实质性的进步。”这是担任央视篮球解说嘉宾的姚明,在中国男篮结束伦敦奥运会所有比赛后发出的感慨。确实,作为国内最成功的职业联赛,CBA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与日俱增,但似乎并未给中国男篮的水平带来实质性的提高。
“我们的联赛势头不错,但问题依然不少。”某俱乐部高层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是裁判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每个赛季肯定会出一些焦点事件,方方面面的利益都牵扯其中。而一到国际比赛,我们就表现出对大赛判罚尺度和激烈对抗的极不适应。另一方面,联赛的政策始终摇摆不定,外援问题、联赛赛制问题,几乎年年都有新规出台。”
事实上,上述这些都是中国篮协急功近利的表现。自北京奥运会之后,CBA联赛始终保持双循环赛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国家队集训腾出更多的时间,但这却忽视了联赛的基础性作用。虽然包括中国篮球前掌门人李元伟和姚明在内的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多次呼吁过,但中国篮协始终不为所动。不仅如此,中国篮协对联赛中出现的裁判问题,也始终持听之任之的态度。
篮球联赛中的问题,同样出现在足球和排球联赛中。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则是体制上的束缚和主管部门以国家队为中心的战略考虑。中国排球拥有非常好的传统,但自1996年创办联赛以来,却始终没有大的发展。排管中心主任徐利的一席话,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和任何文件上,我们从来都没有说中国排球联赛是职业化的联赛,我们仅仅是在专业队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根据中国排球的实际情况面向市场,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操作这个联赛。”作为一个项目的主管领导尚且如此认识,中国排球,特别是女排想始终保持在强队行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足篮排三大球尚且如此,其他几乎没有群众基础的集体项目,最多只能保证国家队的组建而已。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良性循环的联赛,集体项目目前的大面积滑坡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报北京8月8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