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对一名长期遭受伤病困扰的运动员来说,摔倒在赛场上很正常。但刘翔这一摔的前后,实在有着太多的不正常,在这背后,又有多少问号等待被拉直…
“利益纠葛、沉重压力,逼着刘翔起跑,然后摔倒。”
跳到终点的无奈
刘翔有没有不跑的权力?
在刘翔之前,有太多的天才运动员被伤病毁掉;在他之后,还会有无数天才重蹈覆辙。然而,恐怕很难有哪一名运动员会像刘翔这样,进退均不由自己,甚至连治伤的方案,都只能由别人拍板。
4年前,他在鸟巢退赛,而后寻医问药,直到当年12月初方才在美国接受手术。孙海平曾说,在等待治疗方案的这段漫长时间,刘翔“饱尝痛苦和压抑”。
再看看姚明,也是2008年那次受伤,从感觉不适到完成手术,只用了一周。
原因很简单:怎么治伤,姚明自己说了算,别人只有建议权。而刘翔恰好相反,决定权操在别人手里。这里的别人,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上海体育局以及方方面面的赞助商。
据报道,此次伦敦奥运会,刘翔是背负着17个赞助商合同踏上跑道的,一身牵涉数十亿商机。
更加复杂的是这些收入的分配问题。从2003年开始,刘翔就成了中国田径队的“造血机”,他的商业开发由田管中心主导,收入中的相当部分分配给了田协和地方体育局。
央视解说在刘翔比赛后称,“以我对刘翔的了解,他应该知道今天他跑不到终点了,也许是第一个栏,也许是第二个栏。”
可刘翔没有不跑的权力,也没有再来一次退赛的权力,利益纠葛、沉重压力,逼着这个29岁的年轻人起跑,然后摔倒。典望峰
“对金牌的过度渴望,让翔之队高估了刘翔伤脚的承受能力”
对翔之队的问责
这4年,这1个月,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姚明的背后有个“姚之队”,当初出过不少馊点子,刘翔背后的“翔之队”更糟糕。
在过去4年,刘翔一次次到国外治疗、休养,但即便如此,曾经被孙海平亲口宣布“已经完全好了”的跟腱,又在关键时刻诡异地“旧伤复发”,他的医疗团队究竟在干什么?
如果刘翔的伤没有好,似乎也没有人逼着他急于复出,如果刘翔真的是因为过多的比赛而导致旧伤复发,那么他背后的科研团队和教练们,又究竟是如何估算和预判的?
回头来看,刘翔在两届奥运会前的备战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在奥运年年初状态神勇,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个对手令他忐忑不安,2008年是罗伯斯,今年是梅里特。
于是,刘翔的团队两次都作出同样的决策:加大刘翔的训练量,赌一把金牌的归属,而豪赌的筹码,就是刘翔的脚踝。
奥运会的特殊赛制也给了刘翔的教练团队巨大压力,两天三枪,半决赛和决赛更是只隔了两个小时,“以前都是跑一枪,第二天再跑下一枪,有恢复的时间,强度不大,可现在,我们必须一下子做好跑三枪的计划。”孙海平在奥运会之前说。他还透露,在德国期间,刘翔的训练量又有了大幅度提高。
现在看来,对金牌的过度渴望,让翔之队高估了刘翔伤脚的承受能力,也正是超负荷的训练,最终诱使刘翔再次受伤。 吕帅
“大家针对的不是刘翔,而是躲在他背后的人”
对符号化刘翔的敌意
阴谋论盛行,只因信息不透明
体育评论员黄健翔在微博里描述了一个略显苦涩的现象:刘翔意外出局后,国外媒体大多表现出同情、惋惜,反倒是中国的体育迷吵成了一团。
这和4年前的那一幕何其相似。
那一次,赛前毫无征兆,门票从800元炒到了15000元,刘翔突然伤退,顿时一片哗然。这一次,官方倒是提前吹了点风,可仍旧让人感觉不透明,总觉得这里面遮着掩着什么,于是,刘翔摔倒后,又引发了“剧本论”、“作秀论”。
其实,大家针对的不是刘翔,而是躲在他背后,折腾他的那些人,以及有关方面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刘翔比赛之前,央视记者报道说他打了两针封闭,新华社记者也在质疑什么时候打的,打在哪里,为什么打?赛后,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又一口否认,说没打封闭。这还只是诸多疑问当中的一个。
直到现在,对于刘翔的伤情,官方只有“跟腱断裂”这一个笼统的说法,更具体的,例如这是新伤还是老伤,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伤的,统统没有答案。从摔倒到现在,时间过去24小时,刘翔一直没有现身,我们知道的只是他叫了两声“爸爸”,痛哭失声。
这一幕,和4年前又是何其相似。那时候,刘翔每天只能躲在训练局宿舍,姚明请他去五棵松看球,行至半路,电话来了,“回去!”就这样被召回。如果连这一点点自由都没有,指望刘翔自己来披露伤情,告诉我们一些真相,也就只能是奢望了。 冯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