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睛不定奥运天
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梁韶辉
在刘翔因伤退赛之后,有人把导致刘翔受伤的原因归结为伦敦阴冷的天气,事实上,8月7日伦敦的天气确实也是阴睛不定,冷风嗖嗖。香港大公报报道刘翔之事时写道:“伦敦气温约在摄氏15度左右,但‘伦敦碗’上空阴霾密布,阵阵冷风吹得人直打嗦,这是记者来伦敦后真正感受寒冷的一天。”
在刘翔受伤之后等在混合区的记者们,确实感受到了伦敦的阴冷,即便是穿了厚外套,也无法挡住冷风。而这还是上午,到了晚上,这里更是难以忍受。
田径比赛自开赛以来,晚上的决赛就大多在风雨中举行。8月6日,当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参加女子撑杆跳决赛时,气温不过16摄氏度,而且还下着小雨。她每一次试跳后都需要用毯子把自己包起来,以保持身体的热度。当她最终在4米80的横杆前失利时,风雨中的她如同她额前被吹乱的金发,那样孤独、无助。就在那一晚,记者与两位其她媒体的同行在混合区采访巩立姣,中新社的同行哆嗦着说:“看来一件外套是不够了,要穿棉服了。”
其实,早在奥运会前,天气就一直是威胁奥运会的一大因素。英国的气象专家在综合了过去30年的气象数据,对于奥运会的天气做出了预测:在奥运期间伦敦不会有太多的艳阳天,7月、8月阳光明媚的日子每天只有6.4小时,少于往年。而7月、8月的降雨量,则分别是平均40毫米和49毫米。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整个奥运会期间,伦敦都是阴雨不断的天气”。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则开玩笑说:“如果当初我们申办时,国际奥委会知道伦敦是这种天气的话,那么估计他们将不会把这届奥运会放在伦敦了。”
不过,科学家们的预测在奥运会开幕前成了人们笑柄。因为在那一周,伦敦的天气出人意料的好,气温一度到了30度,夜晚睡觉,只要一条浴巾裹住肚子即可。
但在奥运会开幕的那天,记者真正感受到了伦敦的冷。当开幕式进行到漫长的运动员入场,看台上的记者已经冷得不行了,即便是连喝两杯热咖啡,也无法驱走寒意。
此后,伦敦忽冷忽热的天气和不知何时就会落下的雨水,更是让人叫苦不喋。同住的新华日报同行每天在手记的开始总是不忘记录衣着:“今天出门,短袖T恤”、“今天出门,长衣外套”。
去看杜丽比赛那天,从伦敦中北部的住地出发,到达东南部赛场。出门时是太当头照,出地铁站时是阴云密布,走到赛场已是大雨倾盆。可是志愿者不同意我们从较近的观众入口进入,于是只好绕着往记者口去。等我们在雨水中跋涉了10分钟到记者入口,过了安检,发现已是雨过天晴。
有同行说:“幸运吧你们,只不过是在路上淋了一会儿雨,我们在记者工作间里也能‘享受’雨水。”原来,那些临时记者工作间根本无法抵挡伦敦突如其来的雨水的袭击,总会出现漏雨的情况。这种情况也被记者在采访沙滩排球比赛时赶上。不过,那些工作人员却毫不惊奇,看看顶篷,转身拎来一只水桶,放工作桌上。“It's OK!”她笑着对记者说。
与运动员和记者们不同,观众们对这雨水似乎并不在意。在温布尔顿看德约科维奇的铜牌战,比赛因雨暂停,可观众们照样打开伞,披着雨衣坐在位置上,似乎雨水也和比赛一样,是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当然,伦敦的雨水有时也会帮不少忙。就在中国女子曲棍球队2:1击败东道主英国队那天,记者坐在看台上,才打开笔记本,就下起雨来。记者向身旁的志愿者抱怨天气。他却说:“这不挺好吗?场地不用浇了!”
(本报伦敦8月8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