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夫·塔兰特,一位不幸的英国绅士。
右腿截肢的他,住在距离韦茅斯·波特兰港50公里的小镇上。对他而言,奥运会的沸腾和热烈,本来除了远观别无他法。
但他又是幸运的,在本届奥运会上,他成为唯一一名“轮椅”礼仪先生,不但融于盛事,还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尊敬。
奥林匹克自从诞生至今,始终在试图实现平等的原则,“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宪章》如此写道。
但恰恰就是这“平等”二字,让奥林匹克为其奋斗至今。
首先是性别。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严禁女子参加,连女性观看比赛也有杀头之虞,甚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鼻祖顾拜旦都曾经认为,女性参加奥运会比赛是“不实际的、乏味的、难看的、不适宜的”。所以直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性参赛人数才突破总参赛人数的30%。而在伦敦奥运会,终于实现了所有参赛代表团皆有女性选手。
其次是比赛。单以伦敦奥运出现的关于中国代表团的“不公平事件”就有多起:叶诗文无辜受冤、陈一冰银牌遗憾,甚至还有不让擦汗导致汪鑫滑倒伤退……更别说各种申诉和改判引发关于“平等”的争议。
但本届奥运会也有进步之处。以往在选手被授奖时,为他们递来奖牌和鲜花的都是窈窕淑女,但本次奥运会30个场馆的805场颁奖仪式上,却是200多位绅士静候一旁,尤其斯蒂夫·塔兰特更是成为唯一的“轮椅”先生。“它的象征意义很重要,我对英国在伦敦奥运会上所做的改变感到自豪。”英国女子运动和健康基金会主管蒂波尔女士就认为,颁奖仪式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进一步体现奥运会公正、平等的价值观。
“体育,你就是正义! 你体现了社会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现代奥运先驱顾拜旦创造的《体育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首散文诗——我们自然也希望在这种浪漫主义洋溢的赞歌中,看到更多的斯蒂夫·塔兰特,感受到更多关于平等、中立的气息。
以奥运的名义,与平等同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