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奥运帆船徐莉佳夺金 > 帆船徐莉佳动态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足球 | 综合

徐莉佳儿时就是励志姐 模仿小鹿纯子练体能蛙跳

2012年08月09日09:42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金牌之路

  始于模仿小鹿纯子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几乎就是在徐莉佳为中国帆船队揽入首枚奥运金牌的同时,一段“励志姐”的故事在网络上传开了:一耳不聪(听力较弱),一目不明(视力模糊),先天不足却能在专业队一路“幸存晋级”,这上海姑娘真不容易!不过,通过徐家父母的亲口讲述,记者才知道,一定程度上“励志姐”是在儿时被命运摆了一道,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时机。

  “发现问题时,已经太晚了呀。”徐父徐俊法说,女儿察觉到左眼视力模糊时已经十岁出头,一家人赶忙带着她去看病,却从医生那里得知8岁前是此类病例的可行矫正期,一旦孩子大了就疗效甚微。果然,徐莉佳没能成为特例。“怎么说呢?她身体不好,我们觉得这是像了我们当爸妈的。我右耳听不太清,她妈妈有一只眼睛视力不好,遗传上总有点关系吧。”

  一说起这事儿,徐家父母就把“责任”揽上了身,既有感慨,也是惋惜。徐母徐云英记得,北京奥运会后女儿曾对自己说过一句,“大意是给我一个好的身体,我会给你一个圆满答案。听了这话,当父母的心里不好受……就拿今年2月她手骨折的事来说,那是她第一次骨折,又是在距离奥运会那么近的时候,怎么不担心?”徐云英回忆说,当时女儿正在海外受训,在一次进行自行车训练时她摔得很重,结果手就骨折了。“伤筋动骨要养一百天呢,但她没有时间……幸好最后恢复得还不错,不像上次。”

  徐云英口中的“上次”正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的那段备战期。徐莉佳左膝关节里长了个纤维瘤,良恶难辨,事情可大可小,不过在听闻“一旦恶化最糟情况要截肢”后,徐家人当即决定开刀。不过这伤一养就是小半年,雅典奥运会自然便错过了。

  儿行千里母牵挂。在徐云英看来,女儿进交大读书后学到多少本事且不说,最重要的是过上了一段稳定日子。“孩子在身边方便照顾,也终于有了带她去看专家调理身体的时间。”徐云英说,通过2010年至今的恢复调养,女儿的身体状况好多了,而且因为专家都是经由队里引荐的,所以也没有“吃错药”的后顾之忧。

  在父母眼里,徐莉佳打小时候起就自律自强——这说法毫不夸张,可是有实例可举的。

  “以前我们住在水城路,住二楼。那时候练的是游泳,为了练体能,她就学小鹿纯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部当红日剧《排球女将》的女主角)那样在楼梯上蛙跳,二楼跳到六楼,上上下下地练。没人教的,就是自发地练。大家看了都说这孩子怎么这么自觉。”徐云英回忆道。

  体能可以自己练,但更多时候,自觉自律还需家人支持,同甘共苦。别看徐妈妈身形苗条,其实她一直是一位冷饮爱好者,不过在徐莉佳小时候,冷饮却是这个家里的大忌。

  “从她5岁练习游泳开始,我们家里基本就看不到冷饮了。搞体育的,吃的方面肯定要注意。”徐俊法是一位体育爱好者,年轻时曾练过举重和健美,对此自然了解。“这方面,大人必须要以身作则。但她妈妈喜欢吃冷饮,实在想吃的时候就等晚上她睡着后偷偷吃。但这样的情况不多。包括像看电视,假如要求小孩不看,那我们也不看。”

  现在回头想想,徐云英甚至觉得女儿懂事得让自己心痛。“有时她实在馋了,会含一口冷饮在嘴里,就含一下,然后吐掉,坚持不肯吃下去。”不过当训练项目从游泳转成帆船后,徐莉佳在体重方面的后顾之忧少了,也曾在赴海外受训时“一雪前耻”。“那时他们一天的零用津贴是一美元,她别的不买,专挑哈根达斯吃……想想小时候真是怪可怜的。”

  徐莉佳是在十岁那年转项练帆船的,因为上海队的水上基地位于青浦,小姑娘就此过上了住宿生活。当时,电话已经很普及了,但徐家父母却极少通过打电话和女儿联系。“我要求她尽可能用书信和家里联系,这能锻炼书写能力。老实说,我们的文化水平不高,有时候碰到一下子写不出来的字还要翻字典,写一封信也不容易。那时候一般每星期我们要通两封信,所以她那一手字还是不错的。”

  有时,国内运动员会被老外挑剔,认为他们是只会训练的“机器人”。但要是有人挑刺敢挑到徐莉佳头上的话,那她可会用一口超级溜的英语反击回去。2010年暂别赛场后,徐莉佳进入交大攻读工商管理本科学位。不过若论口语单挑的话,她的实力可是要胜过不少校园里的同辈中人。

  “很多人都知道她英语好,属于运动队里比较少见的,但起因是怎么回事,他们未必清楚。”徐俊法说,其实女儿的英语能力是“打”出来的。“11岁时她跟着教练去国外参加青少年OP级帆船赛。因为头发剪得很短,像个小男孩,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个意大利男孩就和她打起来了。那是真把她当男孩了。自从那件事后,她就发誓一定要学好英语,这样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能自己去说清楚,而不会因为语言障碍受委屈。”

  谈起女儿学英语的劲头,徐俊法用上了两个字来形容——舍得。“只要是她觉得有用的,多贵都舍得。大概是2010年寒假,她报名参加了一个英语强化班,学费七八千。但她觉得值,说是自己口语好,但基础语法弱,强化过后就好多了。”徐爸爸还透露说,去年女儿已经考出了国际帆船联合会的国际裁判证,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张证。“以后未必干这行,但她向来喜欢多学点。”

  女儿对英语学无止境,但徐家父母对此却一窍不通,没有语言氛围怎么办呢?“她很乖,一回家总要帮忙洗碗,一边洗一边把手机挂在边上放英语,时间一点也不浪费。”徐云英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女儿的一大任务就是得先把本科读出来,“因为可能她还有读研的打算”。

  24岁的徐莉佳终于完成了多年来的帆船梦想,在徐家父母看来,现在可是时候要考虑起终身大事了。那么,徐家的择婿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标准就一条,对我们女儿好而且女儿喜欢他就行。别的就看他们去相处了,我觉得当父母的别太插手了。”徐俊法说,“她妈妈喜欢上海女婿,我就觉得都可以,新上海人也行。甚至未来假如她找一位外地丈夫,要搬去别的城市生活,我也觉得没问题,只要小两口能处得好,都行。至于婚房,你说要一个踏上工作岗位才几年的小年轻攒钱买一套大婚房,这不是强人所难嘛。所以我们也实事求是,都没有硬标准。”听听,徐爸爸可真是一位“没问题”的好丈人呢。

[1] [2] [下一页]

精彩推荐奥运首页 | 赛程 | 快讯 | 中国军团 | 金牌英雄 | 视频 | 图片

我来为新闻纠错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Texte alterna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