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日本男足杀进四强的时候,中超在“无人喝彩”中自娱自乐着;日本女足挺进决赛的时候,孙雯、刘爱玲们眺望着伦敦,只能想起遥远的1996年。
失去了姚明,中国男篮一场未胜;苗立杰撑到了最后,中国女篮止步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女排苦战五局不敌日本,魏秋月泣不成声;中国男排拼尽了全力,也未能搭上伦敦末班车。
金牌榜上,中国军团一路高歌猛进。鲜明对照是,中国三大球在伦敦奥运遭遇全面溃败。
对阵英国队,35岁的王治郅用华丽的一扣完成了他的告别演出。然而无法掩饰的尴尬是,一路走来,中国男篮包打天下的,仍是刘炜、朱芳雨、王仕鹏这些老将。
主教练孙凤武赛后坦言:“我接队以来,都是让老队员带着年轻队员一起打,但现在年轻队员太嫩了。”事实正是如此,苗立杰、陈楠两位“高龄”大姐,一直是中国女篮的定海神针。
王一梅有伤在身,却不得不一直勉力支撑。到场观战的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毫不讳言,中国女排目前处于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亟须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
三大球亮出家底,中国体育一头冷汗。他们所面临的共同窘境在于青黄不接、人才断层。而直接造成这一困局的症结出现却绝非偶然。
首先,同属集体项目的三大球,投入大、见效慢,远远不如举重、跳水、体操、射击等项目的“性价比”高。同样是一枚奥运金牌,培养一个人与培养一支队伍相比,付出的力量孰多孰少不言自明。在这种利益权衡指向下,从基层起,抓小放大、拈轻弃重就成了一种指导性方向。
其次,与举重、跳水、体操、射击等小众项目相比,三大球在世界上拥有着最广泛的关注度和群众基础,比拼的也是各国的基础体育实力。我们身边有多少孩子平时有时间和场地能够定期进行三大球训练,包括目前中国拥有多少三大球专业球员,说出来都是个令人尴尬的数字。以排球为例,全国女排一线专业运动员总共就只有不到400人。
第三,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中国三大球被渐次推向市场,从前的专业培训体制被废弃,职业化之路又走得举步维艰,新的人才培训机制一时难以建立起来,这也是造成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大球的全面没落,不能不说是中国体育辉煌表象之下的深深隐痛。不必讳言,奥运金牌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体育实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如果在影响力最广、参与人数最多、职业化程度最高的三大球项目上无所作为,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蜕变仍将路漫漫修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