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特派记者 陈晨
跑过这么多国际大赛,安保最严的是广州亚运会。安保最松的则是南非世界杯,安检人员倒是很和蔼,就冲我们一阵傻乐,等过了安检回头一看,好嘛,那安检门干脆没接电源。
相比之下,伦敦奥运会的安保级别算得上相当适中。出国之前听闻奥运期间过英国海关要3个小时,很是忧心了一阵,最后发现是以讹传讹。从过海关到拿行李再到出机场,总共花费不到20分钟,有时在国内遇到效率低的机场,等行李就拖你个半小时,还不如这趟出国来得爽利。
而尽管每个奥运场馆门口都站着穿军装的英国大兵,还有全副武装端着自动步枪的特警,看上去很具威慑力,不过亲身体验过,感觉依旧是看起来严格,实际上宽松。主新闻中心和主体育馆的安检是最严格的,但安检人员一般也只是进行例行的安全检查,只有在X光机看到不明物体才会开包检查,最让抽烟的记者们感到幸福的是,他们的火机在检查后都会归还给他们。
拍照和饮用水倒是安检人员最在意的两件事情。记者乘坐的媒体车驶过安检口,车上一位记者拍了一张正在执勤的英国大兵照片,结果被专业素质不错的士兵发现,追上来截停了大巴,上车监督那位记者删除了照片。如果说不能被拍照是英国士兵的纪律,那么安检人员对于饮用水的严格管理则令人费解,每次经过安检,无论是任何形式的饮用水都不能带入,你要么选择喝掉要么选择倒掉。问起安检人员,他们则表示这是规定要求,至于为什么如此要求,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其实伦敦的安检与其说是宽松,不如说是人性化。伦敦在筹办奥运会时,不扰民是一大前提。出了奥运场馆回到市区,你几乎完全感觉不到奥运的气氛,伦敦市民该上班的上班,该逛街的逛街,完全没有被奥运打乱原本的生活节奏,以至于记者穿梭在其间,仿佛往来于两个世界,总有一种被割裂感。
当然,英国人也不是不担心奥运的安保出现问题。譬如英国政府就对沿街的垃圾筒格外敏感,他们害怕恐怖分子往里面扔炸弹。奥运期间,伦敦临时设立了许多简易垃圾筒,就是用一个铁圈系上透明的垃圾胶袋。但仍然有很多垃圾筒是无法看清里面情况的。于是,奥组委干脆来了个釜底抽薪,他们号召大家可以把垃圾扔在地上,有人会清扫。不过即使如此,伦敦市区的街道上除了烟头外,依旧很难看到其他的垃圾。
习惯,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深圳特区报伦敦8月8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