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代刚)丁宁的不解、郭爽的眼泪、王鑫的伤退、陈一冰的无奈……最近几天,中国的孩子在伦敦赛场上经常受委屈。其实,中国健儿受的委屈不止这些,只不过因为这些选手或离金牌最近或实力超群而受关注。
赛事有胜负。如若因竞技水平之外的因素而输掉比赛或失去金牌,对中国选手来讲有些冤。四年等一回,过了四年还能不能等上还很难说。奥运,对中国体育人的份量是不言而喻的。
这些委屈或眼泪大多都与中国体育缺少国际话语权有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体育勤练内功但忽略了国际话语权的掌握,虽然在奥运会赛场上具备了与美国俄罗斯竞争金牌榜首的实力,但在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建设方面与赛场取得的成绩并不匹配。中国乒乓球可以笑傲江湖,但国际乒联的每一次规则修改都针对中国;虽然中国、印尼、韩国在羽毛球世界三足鼎立,但国际羽联对女双“让球”事件的处罚就看出话语权在外人手里。原中国奥委会的秘书长魏纪中和中华台北的吴经国如今分别担任国际排联主席和国际拳击联合会的主席,其他国际单项组织基本被欧美掌控,剩下些许位置留给日本和韩国。
参与国际组织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传递中国体育界及民众的声音,而且可以为推动体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保护本国选手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参与国际组织的管理可以更大限度地展示中国人的智慧与风采。冬奥会首枚金牌得主杨扬和羽毛球世界冠军李玲蔚退役后先后通过个人努力及组织力推而走上国际体育管理的舞台。两位美丽的女性在本届奥运会上多次以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份担任颁奖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她们的优雅征服世界打动世界,一如当年。
征服世界打动世界是需要载体的,媒介是最好的载体之一。法新社、美联社、CNN、BBC等国际主流媒体对某些单项体育组织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左右诸如分组、裁判等。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媒体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借奥运会的舞台提升着中国体育以及国家的影响力。奥运会主新闻中心每天提供的英文中国日报很受国外记者的欢迎,中国新闻社和欧洲时报在奥运会期间合作的《奥运快报》虽以中文版形式体现,看不懂老外们也拿过来翻翻,从图片大小版面处理等感知中国的脉搏。一家地方媒体领导给该单位唯一的持证记者布置的任务就是在伦敦不同的场合宣传自己的报纸,为此该报社在伦敦每天加印数千份报纸,总体预算超过百万,这样营销方式值得商榷,但却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了中国的声音。
据说,读者很欢迎,尤其是那些看得懂中文的华人或留学生。
在陈一冰的吊环比赛结束后,他在赛场打出了“冰力十足”的横幅。事后,很多国外记者求助中国同行,在中国同行的帮助下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媒体记者在体育的交流中同样大有作为。
话语权是个很虚的东西,但到了关键时刻就起到关键作用。国际主流媒体对国际羽联和奥委会取消4对羽毛球女选手比赛资格决定的一片叫好声中,其实这样的处罚正在在媒体的施压下做出的。中国队唯有勉强接受,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话语权,媒体的影响力也不够。
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需要的不仅是竞技水平,更需要话语权、媒体影响等软实力,否则我们只是大而不强。
(来源: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