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中国队又夺乒乓球男团、女子跆拳道两金。这两枚金牌后面有着太多太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令人知道后胸中热浪翻滚。
吴静钰卫冕女子49公斤级柔道金牌后,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微博上写到:“谢谢我的团队,你们辛苦了。这枚金牌不光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整个中国跆拳道。我为自己能够承担这个光荣的使命而自豪。”吴静钰的感谢发自肺腑。
杨代强,曾拿过全国跆拳道第五名的男选手,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挨打”。杨代强上午的训练课,就是挨吴静钰踢打。
“陪她练,就是让她找击打的感觉,好在比赛时抓对手。”训练时被击头、击腹,他从来不躲,甚至不全力防守,“那是真往脸上撩啊,鼻子被踢出血好几次。”
曾是全国青年赛冠军的刘铿,是吴静钰的另一个陪练。他说, “我的职业目标,就是帮小钰卫冕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她代表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中国跆拳道,是我们这个团队。”
中国乒乓球队的陪练更是有着光荣的传统。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队发明了秘密武器“弧圈球”,打遍天下无敌手。中国乒乓球队调余长春、刁文元等队员学习弧圈球技术并给队友做陪练。从此开启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光辉里程。1999年荷兰埃因霍温世乒赛,我曾经采访过一位陪练,叫王建军。在乒乓球队里当了十几年的陪练。刘国梁北京奥运会前曾经这样评价他:“王建军和马琳是同一拨进国家队的老球员,但28岁的王建军却已经陪马琳打了12年多的球,每一次大赛前,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王建军原来的打法和马琳一样,后来为了模仿对手韩国的柳承敏,他对自己的打法风格做了一次大调整,尽力模仿柳承敏的风格。” 中国队获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团金牌后,马琳背着球包来到了运动员休息区,走到王建军身旁,拿出刚刚获得的那块金牌,递给了这位10岁不到就和自己一起打球的队友。没有言语,有的只是浓浓的兄弟之情。抚摸着“金镶玉”,王建军笑了,过了半天才憨憨地说了一句:“真漂亮啊!” 王建军也曾是乒乓球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但是,一旦决定他当陪练的时候,他知道,这是牺牲。为了战友,为了整个团队的胜利,必须有人做出这样的牺牲。尽管少年的他,那时还不知道这个牺牲的代价有多大。但是,十几年来,他咬牙承受着,像男子汉一样担当了。当时听完王建军的讲述,我久久心情无法平静。比马琳拿到世锦赛冠军还让我动容。我无法在这个朴实有些木讷的年轻人面前落泪,但事后,我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伦敦奥运会,世界冠军马琳也步上了王建军的征程,他来到伦敦,是作为陪练为帮队友训练的。
登上顶峰的人梯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义无反顾的传承下去,如此,中国的体育怎不强大。
当我们为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送上鲜花和赞美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忘记奥运冠军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们。他们,同样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中国体育的辉煌,他们,也当之无愧的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陈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