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不如众乐
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梁韶辉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羽毛球项目收兵,中国队包揽所有金牌,在喜悦振奋之余,却有一种想法:对于一个项目的发展来说,独乐不如众乐。
对于包揽某个项目的所有奥运金牌,并不是只有中国人独有的情结。任何一支运动队都希望在自己从事的项目上实现包揽,以证明自己的强大和努力。美国人在游泳池中拿到了全部32枚金牌中的16枚,但他们并不满足,对从她们手中抢走金牌的叶诗文,横挑鼻子竖挑眼。这虽是一种对包揽的渴望心理在做怪,却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个奥委会派出每个运动员,都是希望他们能够站上领奖台,能够为本国的观众带来胜利的喜悦。
只不过,从运动项目本身来说,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包揽所有金牌,会造成项目发展的不均衡,从而降低项目的影响力,也使这些奥运会金牌出现事实上的贬值。这也是各个单项国际体育组织和国际奥委会不愿看到的情况。
跆拳道作为韩国的国粹,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奥运会上逐渐站稳脚跟,除了他们一开始就通过名额限制把包揽金牌可能“扼杀”在摇篮中外,他们更在全球各地派出高水平的教练,指导跆拳道运动的开展。在本届奥运会上,他们还派出了16人的表演团队,在比赛间隙展示传统的跆拳道技艺。比赛中,他们更是积极引进高科技器材,以增加比赛的透明度,促进比赛的公平与公正。从这些努力可以看出,韩国人对于推广自己的强势项目,可谓煞费苦心。也反映了他们与世界共享这项运动的决心。
当然,中国人在乒、羽运动上成就,与韩国人对于跆拳道的推广是两个问题。韩国人更多的是在推广自己的文化,而乒、羽项目本就起源于英国,只是中国人在这两个项目上占据主导地位而矣。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更多考虑这个项目在国际上的推广与发展。
应该看到,中国为增加乒乓球和羽毛球运动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推出新的措施。从派教练员到派运动员,从开放训练到开放比赛,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培养对手”。同时,对于一系列针对中国运动员的改革,我们也坦然接受,积极适应。
不过,这种努力在我们动辄包揽金牌或冠军面前,显然还不够。我们如果不想这两项运动只成为中国人自己的运动,那么就应该再多想些办法来提高对手的水平。相信,中国少一两个乒乓球冠军并不会影响这个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但多一个非中国奥运冠军却一定会带动该项目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开展。
中国要想成为体育强国,除了在奥运会和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和推动本国群众体育开展外,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运动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责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