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术前,刘翔对父母说,自己还会变得更强。结束手术第一时间,主刀医生对他说,希望能在4年后的奥运会上再见到他。而且,这台手术的初衷就是“以尽快恢复训练为目标”。
关于未来,刘翔似乎已经选好了。不能否认他对这项运动的深爱,哪怕两次沉重的打击,他都从不言退。但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何尝不是被迫地、无奈地选好了未来。
刘翔有多受瞩目,今天的惠灵顿医院、今天上海记者们的经历就是最好见证。
一大早,几乎所有上海记者都成为同行间的红人。刘翔几点手术?在哪家医院?成为我们手机最热门的询问话题。上午10时前,位于伦敦动物园附近的惠灵顿医院门口就有第一批记者开始等候。到11时20分,刘翔一行现身医院时,现场已聚集起近20名记者——央视以及几乎所有的上海媒体。而这只是刚刚开头,从12时到18时,医院门外的记者群体迅速膨胀到突破百人,墙边、台阶边,围绕惠灵顿医院大门,所有能站的地方都被记者们填满。
近8个小时,刘翔在医院里接受手术,记者们在医院外忙着各种采访。刘翔的父亲刘学根、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教练孙海平、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保障小组组长李国雄挨个成为记者们一拥而上的采访对象。等到所有相关人员都进入这家私立医院,记者们又开始了相互间的采访。央视记者冬日那自是首选人物,就连我也在央视和天津电视台的镜头前代表上海记者发表心声。
这般热度,只因刘翔。“刘翔无小事”、“刘翔皆新闻”,这已是近年来圈内的共识。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田径在短道上后继乏人。哪怕上海小将谢文骏突破性地闯入奥运会110米栏半决赛,但他尚未能达到昔日“亚洲栏王”陈雁浩的高度,更遑论并肩刘翔。在下一个明星腾空前,作为中国田径旗帜性的人物,这是刘翔的荣耀,也是他的悲哀。
从手术室回到病房,麻醉尚有余效的刘翔大着舌头对父母说:“好……了……放……心……”一瞬间,父母双双失声痛哭。刘家二老的希望,不言而喻,哪怕他们总在人前说“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关于刘翔的未来,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说:“无论他怎样选,相信他都会为了自己的快乐。”为了自己纯粹的快乐而继续未来,这也是我们的希望。中国田径的振兴,不能靠刘翔一人之力。
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王彦
(本报伦敦8月9日专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