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阳
英式下午茶、伦敦三十三区、皇家公园、伦敦桥,这些极具英伦特色的景物和生活细节,在2012枚徽章中得到展现,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对于伦敦奥运会的回忆,还有对于伦敦城市内涵的探寻。
这些徽章,不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一家中国的文化公司作为伦敦奥运会徽章独家经营商为这些小小的徽章倾注了心血,也从这段英伦岁月中摸索出以文化创意创造利润的经营模式。
北京华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绍枢10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介绍了公司如何从一个低端徽章、纪念品加工商发展成为被国际业界认可的创意品牌。陈绍枢佩戴着一枚小小里约奥运会的徽章,这枚徽章提醒着他的主人,在本届奥运会后公司还将继续开发4年后的奥运会徽章的任务。8月4日,陈绍枢刚刚与里约奥组委主席努兹曼签约,被授予里约奥运会的独家徽章特许经营权,这也是他的公司继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后第三次成为徽章类特许经营商。
说起如何竞标伦敦奥运会成功,华江文化成为独家经营商还有一段小插曲。陈绍枢介绍说,北京奥运会经营徽章大获成功后,公司考虑参与伦敦奥运会的徽章竞标工作,但是当时伦敦奥组委认为,徽章经营权可以由几家公司分享、不具备排他性。华江文化提出了一个创意,他们计划设计2012枚奥运会徽章,每枚徽章的背后都有相应的编号便于收藏者集齐徽章,这些徽章将全面展现奥运会的精髓和城市文化。正是这个创意,改变了伦敦奥组委的初衷,华江文化也从初选30多家、最终4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独家经营权。
华江文化的伦敦奥运会徽章设计队伍是一个以英国设计师为主的工作室,工作室核心设计人员有9人,其中包括3位专职设计师、4位兼职设计师以及两位来自北京总部的设计师。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团队完成了2012款徽章的设计任务,再加上其他工作人员,华江文化的伦敦分部一共20几个人。陈绍枢借鉴了英国创意文化产业模式和结构,他说:“20几个人组成产业链就可以,创意文化产业不用做得大而全,完全没有必要把研发、生产销售都做全。”
虽然通过北京奥运会获得成功和收益,华江文化初到英国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陈绍枢表示,他们都把外界质疑和不信任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探索改进制作工艺。一次陈绍枢带领设计团队参加美国的一个徽章收藏展,当时就有同行对他们的设计提出质疑,认为他们没有真正把伦敦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徽章设计中。陈绍枢接纳了意见,回到伦敦就重新改进设计,继续开发新的产品。
陈绍枢很坦白地说:“我来伦敦就是来赚钱,不是来赔钱赞助的。”陈绍枢没有透露具体的盈利数字,但是他说:“伦敦的徽章销售我们是盈利的。”
展望里约奥运会,陈绍枢打算在9月份奔赴里约,与当地艺术家交流获取最鲜活的文化资讯,然后与巴西的艺术院校进行合作,寻找当地的设计师来进行徽章创作。
英国是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曾表示,英国文化产业之所以大获成功,除了文化的积累、沉淀外,注重开发创意是一个重要推动。陈绍枢在英国的经历也让他深深感慨,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盈利模式值得中国学习取经。
作为一个游走于东西方世界的生意人,陈绍枢坦言“文化产业的生意也是生意”,必须以盈利为目的,但是背后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做强做大。此外,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必须要以国际规则进行竞争,积极整合国外优秀的资源,这些都是加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完)2012/08/11 01:12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