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未必不好
(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宋澎)刚刚开幕的时候,随着比赛的逐步展开,我们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一度到了忙不过来的程度。现在相反,比赛越来越少,脚步开始放慢——奥运会快结束了。
当伦敦奥运会走向尾声,我们不由自主回头打量:这到底是一届什么样的奥运会?
如同每个人的长相各不相同,各个国家承办的奥运会,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如果让我说伦敦奥运会给我最深的印象,那就是抠,也就是节俭。
伦敦奥运会有些生不逢时,筹备工作进行到最紧要关头,金融危机来了。虽然远离欧洲大陆,英国又没有加入欧元区,但是,在欧洲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英国的经济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这直接影响到奥运的筹备工作。
在奥运会开幕前查阅资料知道,伦敦奥组委最初的经费预算只有20多亿英镑,尽管最后一再突破,100亿都没打住,但低预算决定了他们的筹备工作必须一切从简。自打踏上伦敦的土地,我们一直感受着奥运会的节俭。
在新闻中心报道后,每人领一个双肩背背包,已经成为近些年国际大赛的惯例,本次也不列外。可是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所发的坚固、漂亮的背包相比(在本届奥运会上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人还在背着),伦敦奥运会给的背包实在太过简陋,薄薄的,外表也很粗燥。和北京奥运会在包内为大家准备好雨伞、U盘、纪念品不同,伦敦只送给每位记者两本手册(交通手册、媒体指南),还有一瓶剃须油。更为甚者,如果你自己没有带背包,这包很可能给你带来麻烦——装上电脑、相机,如果你再想放些吃的,可要当心,半路很可能破裂。
主新闻中心为记者提供的东西也很少。和北京奥运会各新闻中心都摆上饮品点心不同,伦敦奥运会的主新闻中心连喝口水都要花钱买,不然你就随身带个杯子。饮水机有,但常常不提供水杯。吃的东西当然要自己解决了。
虽然接待规格不高,但是伦敦奥运会为媒体提供的服务,还是周到够用,并显得举重若轻。
节俭并不一定让人讨厌,有时可能还会赢得赞许。我感觉伦敦奥运会有超过一半的场馆是临时搭建的。在奥林匹克公园,除了游泳中心、自行车馆是固定建筑外,其它赛场多是用脚手架搭建,上面铺上地板。安上座位。即便是固定建筑的场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赛后要拆除的。
中国代表团夺金较多的EXCEL场馆中心,承担了举重、摔跤、拳击、跆拳道、乒乓球等多个项目的比赛。但这里就是一个展览中心,比赛场和观众席都是在各个展览厅内搭建的临时看台。赛后拆除,还是展览中心。
今天看到国内媒体发了一条消息:沙排看台塌陷。中国女队半决赛时,我曾到过这个建在白金汉宫附近的皇家骑警训练场的赛场。几千个座位的看台,全部是脚手架钢管搭建,所以,出现塌陷实属正常。临时建筑当然不如辉煌的固定建筑漂亮、气派,但是作为比赛场地,它的各项功能是有保证的。更主要的是,赛后这些场馆拆除,大部分材料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奥运会后耗资巨大的场馆维护费也省了。
想想鸟巢现在每年为了巨大的维护费用,不得不举办各种活动(甚至连冰雪、马球、汽车都搬进去了),也许有人会说,当初要是简单些就好了。
(伦敦8月10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