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奥运评论 > 2012奥运评论-名家论道
NBA | CBA | 中超 | 亚冠 | 足球 | 综合

宋澎:对“中式加油”的建议 必须站在自己一方

2012年08月12日01:33
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宋澎

  对“中式加油”的建议

  体育比赛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场上的发挥,但也和比赛的天时地利人和有关。观众在选手比赛时营造的气氛,对运动员场上的情绪调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昨天,在男子拳击49公斤级半决赛中,卫冕冠军邹市明在和爱尔兰选手的比赛后,裁判打出了15比15的比分,最后依靠小分才惊险进入决赛。赛后,前来伦敦观赛的邹市明的妻子认为,除了爱尔兰算半个东道主的因素外,现场的中国观众加油时也没能够有效制造出声势,对邹市明的支持没有发挥出来。

  因为爱尔兰距离英国非常近,记者在采访本届奥运会时发现,东道主不只是英国,还有爱尔兰。还因为,爱尔兰国小参赛的选手不多,特别是有可能获得奖牌的项目不多。所以,如果某个项目可能会有好成绩,爱尔兰观众会倾巢出动“占领”这个场地。拳击赛场就是其中一个常常被他们占领的地方。在邹市明半决赛时,现场虽然爱尔兰观众占绝对优势,但中国观众人数也不少。可是比赛中,我们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加油方式不大适合“叫阵”。这让我们在国际赛场上经常吃亏,即便人数占优,也未必能够得势。

  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决赛在孔令辉和瓦尔德内尔之间进行,比赛现场百分之七八十的观众都是孔令辉的支持者,瑞典人最多只有百分之十,但是他们整齐划一、节奏鲜明的加油方式,竟然能够和中国观众打成平手。此事,让我很受刺激。

  “中国队——加油!”这是我们最熟悉、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但是这种加油方式,是由一个人带头高喊“中国队”之后,其他人再喊“加油”。如果场地大、嘈杂,一个人的声音常常不能传遍全场,就不能将在场的中国观众按一个节奏全部带动起来。这是多年来我在赛场边发现的“中式加油方式”的硬伤。

  一个国家的加油方式往往是通过举办大赛形成并固定下来的。比如韩国人现在国际赛场上以鼓点做“引子”的加油方式,就是2002年韩日世界杯前,韩国通过电视筛选,并推广出来的。澳大利亚的也是2000年奥运会前统一“规范的”。遗憾的是北京奥运会前,公众的目光大多集中在“鸟巢”、“水立方”身上,对于加油方式等软性的奥运遗产,重视不够。

  现在,中国承办的国际大赛非常多,希望有人能够对“加油”这件事重视一下。这也关乎国家形象。

  除了现实中的加油外,还有一种加油也需要重视并尽可能统一,这就是媒体对国际大赛热点事件的报道。以前参加大赛时因各国内媒体的认识近似,所以感觉不明显,但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媒体对某些事件发出的声音差别如此之大,让人担忧。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连英国人都竖大拇指。我们却不以为然,甚至还质疑。这是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成绩不仅是选手在奥运会赛场拼搏得来的,也是过去若干年,运动员和教练员等大批幕后英雄,流血流汗努力付出的结果。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我们只有颂扬和赞美。

  在涉及国家形象和利益时,就像场边的观众,媒体必须站在自己选手一方,大声呼喊。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宋澎

  (英国伦敦8月11日电)

精彩推荐奥运首页 | 赛程 | 快讯 | 中国军团 | 金牌英雄 | 视频 | 图片

我来为新闻纠错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圈主招募ING
Ctrl+Enter快捷提交
分享评论到: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Texte alterna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