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何星宇):在当地时间10日举行的田径女子链球比赛中,由于德国选手海德勒申诉成功,中国选手张文秀的奖牌得而复失。然而,这不过是伦敦奥运会开赛以来、中国选手在赛场之外丢失好成绩的又一个例证。那么,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是不是真的受了很多“委屈”呢?
包括中国羽毛球女双球员于洋和王晓理在内的八名选手因为“消极比赛”被取消奥运参赛资格后,运动员们对此判罚几乎众口一词,“不公”。获得混双冠军的中国选手张楠说:“处罚还是过重,因为运动员都很不容易。4年前的心血就是想在这届比赛努力。”
事不关己的丹麦男双名将鲍伊也说:“这不是运动员的错,她们又不能和制度对抗,结果是她们被踢出奥运会。我觉得,制订了这么一个愚蠢赛制的国际羽联才该被踢出奥运会。”
而运动员们之所以有这种反应,是因为“各小组前两名出线交叉对阵”的这个规则本身有问题。实际上在汤尤杯比赛中,小组赛结束后的对阵已经采取重新抽签的方法了。可见这是国际羽联在规则设置上未能堵住“老漏洞”而自摆乌龙。
同样的规则问题出现在另一起让中国人“受委屈”的赛场争议中,那就是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国际自行车联盟以“提前换道”为由取消了中国选手郭爽和宫金杰的金牌,但规则里并没有详细说明这种行为是犯规,也没说明应该受到何种惩罚。宫金杰赛后说:“这个成绩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之所以出现了这个插曲,是因为比赛中什么可能性都会有。这就是现实,我们必需接受。”
而当规则出现问题的时候,“受委屈”的就决不会只是中国人,在羽毛球的问题上,韩国和印尼选手也是同样的命运。
上述两个案例,不过是伦敦奥运会中国选手“受委屈”的一种情形。而体操名将陈一冰在吊环比赛中可拿“金牌的一套动作”只得到银牌,遭遇则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潜规则”。
和体操同为打分项目的中国花样游泳这些年发展迅速,但头上总有个“玻璃天花板”,本届奥运会在双人项目中以0.03分不敌西班牙组合获得铜牌。赛后,中国队教练张晓蕾说:“因为我们第一次在欧洲比赛,前两场预赛都赢了西班牙。有点裁判因素吧,因为我觉得西班牙决赛发挥得不如她们预赛,不是很完美。不过今天有7个欧洲裁判。”
打分项目总是很容易受到裁判主观影响,而发展历史不算太长的中国体育,即使在自身实力已经很强的某些项目中,“势力”依旧不及传统列强。非我族类,人家看你总是碍眼,“被潜规则”毫不稀奇。
即使没有规则问题,成绩不受裁判直接影响,中国运动员还是遭遇“委屈”。女子链球比赛,德国选手海德勒因技术原因得到多投一次的机会,结果挤掉中国的张文秀获得铜牌。如此“法外开恩”固然也有情可原,但是否要给你机会则全由裁判把握。张文秀说:“世界比赛我也参加很多了,奥运会,这都是第3届了,确实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为什么我们只能投6次,她可以投7次?而且不是在比赛中她投出77米,是比赛结束后,我们都退场了,才通知我们这个结果?我对这届奥运会非常失望。”
还有些“委屈”,则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问题。在女子57公斤级跆拳道比赛中击败中国选手侯玉琢获得冠军的英国本土选手琼斯说:“侯玉琢曾在世锦赛击败过我,那让我很受伤。我和自己说这次绝对不能再输给她,特别是在主场观众面前。”
相比之下,侯玉琢受到环境影响,比赛过程中先后因为消极吃到黄牌、红牌。而中国在女子拳击和跆拳道两个对抗性项目上都输给东道主,即使心里不服气也没有办法,因为东道主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而四年前中国人也已享受过一次了。对此,男子10米台只获得第6名的中国选手林跃说得好:“我是希望比赛有英国选手的,这样才会有竞争激烈的感觉。他是主场,他的观众叫声会很激烈、很激烈。如果没有东道主就不会这样。这两者差别很大,我更喜欢激烈一点气氛。”
中国选手受到的这些“委屈”有些属于规则疏漏,有些属于“存在即合理”,也有些的确有“针对中国”的嫌疑。看似公平的奥运会并不是桃花源,它也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奥运会的公平在于,吃亏还是占便宜都明白的摆在你眼前,而全世界也都看得见,关键在乎你如何面对它。伦敦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冠军的中国名将陈若琳,在谈到自己为何能以50多分的巨大优势夺冠时说:“还是要靠自己平时努力训练,多想怎么把动作做好,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