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梁韶辉) 在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有9位外籍教练。在这些外籍教头的指导下,有的项目实现突破,有的则铩羽而归。但无论他们的成绩如何,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世界,以及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体育界逐渐认识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洋教练被请进国家队,希望他们用独特的训练技术和理念,帮助中国体育健儿摘金夺银。“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中国队的一大特色。
然而这些洋教练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成绩,更是对于其所从事运动的理解。他们以身作则,不仅教会了运动员如何提高成绩,更教会了中国运动员如何去享受比赛,如何自己争取权宜。
在郭爽和宫金杰的金牌被取消后,法国老人、68岁的中国场地自行车主教练莫雷龙第一时间冲到裁判台与裁判激烈辩论的情景,难到不该让很多只敢在背后抱怨不公教练感到脸红?而中国自行车队一而再的申诉,也与他的坚持有一定原因。
另外,这些外教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也赢得了运动员的尊重。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五连败,但美国教练邓华德依旧获得了老队员们的尊重。王治郅在所有比赛结束后深情地说:“感谢邓华德对中国篮球三年来的付出。他刚来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当时中国有两件难事——一是救矿工,二是执教中国男篮,但他坚持了下来,和我们一起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他们的训练理念更是值得我们研究。意大利金牌教练达米拉诺用竞走金牌推翻了中国传统的“三从一大”的训练理念,他控制运动员状态的方法和计划,让我们耳目一新。
当然,从最直接的效益来看,我们请洋教练的目的就是提高成绩。但我们的目光却不能仅仅盯在提高成绩上,而应该抓住这种难得的学习机会,真正提高我们的教练水平,提高我们国际交流能力。这也许是比金牌更重要的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