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路上仍有梦
(全国日报-搜狐奥运联合报道团 梁韶辉)自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人完成了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后,在激发张伯苓老先生发出奥运三问的伦敦,中国体育代表团用实力再次强化了中国体育在国际体坛不可动摇的大国地位。中美两强争雄,已成为奥运会一大看点。中国人已成为奥运舞台不可缺少的角色。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的奥运梦已经成为历史,相反,在奥运之路上,更多更富有内涵的梦正在升起。
回首伦敦,我们要为我们的年轻一代感到自豪。孙杨的张扬、叶诗文的淡定、丁宁与李晓霞的拥抱、陈若琳的侃侃而谈……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身上那种与老一代运动员不一样的气息。这些90后的年轻人让中国体育更具个性色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的态度,也让他们有了更大的影响力。由此我们的奥运梦也有了新的内容:怎样让这些金牌成为影响一代人的动力?
我们也注意到,虽然我们的选手在成长,成绩在提高,他们也希望更多地与世界交流,他们中很多人都把语言学习看作重点,但他们面对媒体时依旧无法准确地传递他们的内心感受,语言问题依旧让他们无法与世界直接沟通。与外国选手夺冠后面对媒体时的长篇大论相比,我们的简短回答,常常令人感觉没内容。像帆船选手徐莉佳那样,可以面对外媒在混合区用英语接受一个小时左右的采访的中国运动员还是太少。我们想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金牌选手不通过翻译与世界分享自己的奥运感受?
还有,虽然我们的金牌总数可以让人仰视,但是真正在全球有影响力的金牌,还是不多。所以我们想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擅长的体育运动也能够成为真正的全球运动?
当然,还有三大球等集体项目的成绩并不能令人我们满意,我们的足球、男排还在为登上奥运舞台努力,我们还在梦想:什么时候,我们的三大球再有一支球队可以站在奥运之巅?
……
太多的奥运梦想正在等着我们去实现,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奥运之路也不过是刚刚起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