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好不好,问问局领导。刘翔行不行,问问孙海平。刘翔伤没伤,问问赞助商。伤势大不大,问问冬日那……
这段在网络上转载率甚高的顺口溜和刘翔一起,成为伦敦奥运会闭幕后仍无法消散的最大的民间谈资。当然,也是最大的一团问号。
就像一场汇集了点球、红牌、假摔的足球赛,刘翔在伦敦的表现几乎囊括了所有最吸引眼球的要素,也垄断了奥运会后半程所有中国人的关注。从抵达伦敦的那一刻开始,伤病消息和“可能因伤退赛”的精准预测就开始神秘流传……后来是惊人的应验:刘翔踹在第一个栏上受伤退赛……再后来是拍电影般的感人镜头:刘翔单腿蹦到终点,并亲吻栏架……再再后来,则是令人错愕的情节:赞助商在事发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播出了“13亿人陪你一起单腿蹦”的励志广告……那一刻,很多人的智商都跳闸了。
把愤怒和指责都抛给刘翔显然是不公平的。他只是个光鲜的、背负了国人太多期待的男一号,他本想去再拼一次,但情节和结局已经不由他掌控。原因太多,状态的好坏,伤病的造访,也许还有被伤病,甚至被退赛的困扰。两次奥运大赛,承载着十多亿国人的期待,却两次“恰巧”把伤病精准地调整到这一天爆发,这怎么可能是刘翔的意愿?这难道不是整个团队失职和事故么?
刘翔的背后,已经不是一个问号,而是一团。即使是顺口溜里那四个知情人,也未必个个清楚。
其实从四年前退赛至今,刘翔的伤就一直是一团理不出头绪的问号,遮遮掩掩,从来没有公开透明过,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即使是面对大多数国人的善意关注。那是无视?还是不屑?
也许“有关部门”低估了国人的宽容度。其实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面对伤病的无奈退却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们一定希望偶像光鲜的后面,是汗水泪水的清澈,而不是不明原因的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