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风流云散。伦敦碗的奥运会主火炬,终于熄灭了。
“在这两周里,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犹如跳动的世界心脏。现代奥运的起源之地让公平竞争的精神再次焕发活力。伦敦创造的卓越结果在奥运圣火熄灭后也将长久延续。志愿者的爱心、伦敦街头热心人们的帮助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座常在派对中的城市。观众的表现让人看到体育令人欣慰的未来。”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对伦敦奥运会的评价,虽然会引来嘘声——裁判的拙劣表演,严重地玷污了奥林匹克的公平竞争精神,但是这个评价还是经得起推敲的。
历届奥运会,不乏文化与价值观的碰撞与反思,在伦敦,这种碰撞与反思却是空前的激烈——西方对叶诗文的无端质疑,中国对质疑的强力回击,《自然》杂志的致歉;外界对伦敦奥运会组织工作的众口非议,英国民众对非议的不以为然……在文化与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如此空前的碰撞与反思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反映着世人对全球一体化的不适与迷思,以及试图求同存异的努力……
历届奥运会,不乏对金牌至上主义的解读与解构,在伦敦,这种解读与解构却是空前的深邃——在为中国的金牌丰收醋意上头甚至出言不逊时,西方也在修正自己的奥运金牌观。澳大利亚媒体向国会强烈呼吁:亟须用金牌提振国民精神,请大幅度增加体育的财政投入。我们在为金牌欢呼时,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那些失败者身上,把思考的重点,放在运动员的全面成长上,放在国民精神的塑造上。这才有了我们第一次从周俊、吴景彪的失利中,深刻检讨举国体制的利弊;从羽毛球消极比赛、刘翔悲剧性事件中,第一次全方位地梳理国家荣誉与个人得失的辩证关系……
历届奥运会,不乏对奥运与国家形象、经济发展的阐释与诠释,在伦敦,这种阐释与诠释却是空前的新鲜——偏偏选在奥运时间罢工,英国的地铁、航空等从业者的举动,无疑是趁火打劫,但英国民众不当回事;办奥运刺激经济早已是“定式”,但英国国家统计局7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继今年一季度经济总产值GDP下跌0.3%之后,二季度再缩水0.7%,幅度超过预期;我们则在伦敦,收获着对未来更足的自信与从容,收获着世界对中国更多的尊重与希冀……
关于奥运会的理解与认知,世界在伦敦有了新概念。伦敦奥运,真是“跳动的世界心脏”。
和伦敦说再见之时,下一站巴西的奥运会,在巴西人8分钟里宣泄的似火热情中,悄然启程。
这是奥运会又一次没有终点的抵达,这是人类飞向更高、更远、更辽阔的又一次出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