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被誉为是首届拥抱社交的奥运会,最显著的变化是,看奥运,没必要再死盯着电视机,只要敲击键盘或是拿出智能手机轻轻一划,奥运资讯便尽收眼底。大家再也不会置身事外消极被动地观赏比赛了,难怪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也说:“奥运会从未有过这样一种与世界互动的渠道。”
奥组委首次发布官方应用
本届奥运会开幕前,伦敦奥组委就发布了两个官方应用:伦敦2012奥运会赛程和伦敦2012奥运会观战指南,这也是奥运会官方首次发布移动平台的奥运产品。因此当社交网络首次“碰撞”奥运,网友“青海草原期末很忙”也说,“4年前没有微博只能在各个地方乱跑。
从陈一冰、何可欣失去金牌,到男篮全败、林丹夺冠等事件,都在网络上迅速形成了热门话题,分量甚至超过金牌争夺,这在以前的奥运会上是不可想象的。而有了社交网络的介入,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高兴了喊几声,郁闷了叹口气,甚至是放大看到的现场和细节来品味。林丹的文身、孙杨的牙齿、陈一冰和何雯娜的感情,这些“八卦”也成了指尖上奥运的重要内容。
刘翔摔倒创微博流量巅峰
有这样一组数据——牙买加“闪电”博尔特成功卫冕伦敦奥运会100米和200米冠军后,关于他200米夺冠的“推特”消息每分钟更新数增加8万条;8月7日,刘翔在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因摔倒被淘汰,微博的峰值发送量达到每秒19183条,刷新体育赛事期间微博发送量新纪录。孙杨在7月29日更新了夺冠后的首条微博后,有超过35万粉丝转发回复,当天其粉丝数就已突破了860万……
而新闻资讯客户端、阅读应用,甚至闹钟类应用都有“奥运特别版”,借着奥运的东风,各款别出心裁的手机游戏都在扯着“体育”的大旗吸引众多网友的加入。
国际奥委会社交媒体主管霍特说:“如果说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微博还只是一片雪花,那么到了伦敦奥运会,它就成了一个大雪球了。”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也说,人们再也不会置身事外消极被动地观赏比赛了,他们成为了活动的一部分,“奥运会从未有过这样一种与世界互动的渠道,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