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都说成功的恋爱是在合适的时候遇上合适的人。对张传良和邹市明来说,他们的成功也符合了这样的恋爱原则。
1987年,贵州拳击队成立,张传良从贵州体工队的一名武术教练转为一名拳击教练,而6岁的邹市明是遵义绥阳的一名小学生。
1995年,15岁的邹市明从武术学校转到遵义拳击队,他的启蒙教练便是1987年师从张传良教练的第一批贵州拳击运动员梁峰。
1997年,当张传良从国家队回到贵州省队时,一个叫邹市明的男孩已经在省队挥拳如雨了一年。这一年中,在他的师兄们面前,他只有挨打的份。而他最想做的就是躲开师兄们的“欺负”。
在观看了邹市明的训练后,张传良给出了如此的评定:这个选手身材瘦小,只能靠快速步伐移动和躲闪来避开对手进攻,但可以创造一个“小快灵”的打法。
这样,张传良将邹市明从人群中“抓”了出来,专门针对他的特点进行训练。在伦敦,一直伴随贵州拳击队成长的队医、贵州省体工大队副大队长佘宏忘不了这样的选择。他说,正是张传良教练开小灶的训练方式,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如果没有张传良,邹市明也许不会成功,同样如果没有邹市明,张传良也很难有今天的成就。一个聪明的教练遇上一个聪明的徒弟,他们互相成就了对方。
◎聪明刻苦两者兼备
当和朋友悄悄翻过墙头跑出去喝酒, 当和朋友开着车走到大门便被张传良打电话揪回去时,在领导、队友的心目中,青春年代的邹市明就不是个“乖孩子”。他会闯祸,会惹事。
“但是,邹市明有一点特别难能可贵,或者说这就是他成功的一大原因,那就是他训练非常刻苦,只要投入训练,他不需要有人监督,他会完成甚至超过教练所规定的训练量。即使在他结婚,成为父亲后,他依然还是这样。”谈到邹市明的成功,贵州省体工大队队长王伟感叹地说出了这些年看到的景象。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但是,能成功的人也许都会显得与众不同。在张传良看到邹市明的第一眼,他就喜欢上了这个有灵气孩子,他的长相,他眼睛里透出的光芒,都显得与别人不一样。“邹市明50年才会出一个!”张传良曾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在他的心中,能教像邹市明这样有领悟力的孩子也是一种快乐。
“有时,他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他的很多动作是他自己在训练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并不是我教给他的。”张传良和别人交流对邹市明的看法时说过这样的话。
在从清镇基地出征前,邹市明向记者展示了他练步伐的过程,正方形,米字形,他那“蝴蝶的舞步”绝非凭空而来。展示完后拳王自然地说:“我能成为奥运冠军,就是因为我喜欢琢磨这些东西。”
光有聪明不刻苦,便成了小滑头。光刻苦不具备聪明,难以取得巨大成就。这是贵州省体工队的领导们在他们身上总结的经验。
◎谦虚有礼忠孝两全
有人高调,有人张扬,但在张传良和邹市明这里,他们信奉的是“谦虚有礼”。张传良曾对邹市明说,为人处世,要谦虚有礼,当一家之主,要做参天大树。
在中国人的信条里,凡事孝为先。从这点上来说,邹市明是个传统的中国男人。
2009年,邹市明回到遵义看当时未过世的奶奶以及外婆外公,他拉着他们的手,给他们讲讲自己的近况,并孝敬他们零花钱。
2012年3月,在海口训练的邹市明回遵义参加外婆的葬礼,一进门,他就跪在了外婆的遗体前。
他把张传良的母亲当自己的奶奶,每次比赛回来,他都会买礼物送给这位老太太。
邹市明的孝心是最打动张传良的地方,他觉得这孩子非常懂事有礼。
男人要做参天大树,要做家里的顶梁柱。在邹市明结婚前,张传良用这样的话来勉励弟子。他靠自己的拳头为中国赢得了荣耀,为中国拳击赢得了荣誉,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他用赢得的奖励赡养父母,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为了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拳击撑起一片天,他放弃了打职业拳击的机会,再次披上国家队战袍。这种忠,让他为此牺牲了很多,牺牲了孝顺父母的时间,牺牲了与妻子相处的时间,牺牲了看护儿子成长的关键过程。
虽然曾有不怀好意,专门骗吃骗喝的朋友在身边转悠,但是这个善良的男人被骗后一笑了之,只是像博尔特一样,认清了到底谁是真正的朋友。
他也是个侠客,在街边看到男人欺负老婆,提拳拔刀相助。
中国一代拳王,来自贵州,来自遵义,来自绥阳。他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用拳头,展示了坚韧的贵州形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