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在北京时间13日凌晨闭幕,随着人去场空,这些场馆的命运又将如何呢?日前,在BBC工作过的中国小伙威廉·王的帮助下,伦敦奥组委“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肖恩·麦卡斯和“伦敦碗”设计师菲利普·詹森在接受采访时抛出了伦敦奥运会后大多场馆将变身社区大众体育场馆的一揽子计划。
早在1911年,顾拜旦曾抱怨在举办奥运会时“过分开支”,并提醒说:“临时性的建筑就足够了。”伦敦奥运会有34个比赛场馆,其中20个场馆是老场馆,新建的14个体育馆中有8个是临时场馆,仅有6个为永久性场馆。
以“伦敦碗”为例。它在建设时弃掉顶棚,并采用了北京鸟巢使用过的新型轻质的钢材。但它仅使用了鸟巢一半的材料,而且开放式的结构还节约了照明耗能。在奥运场馆的建筑材料使用上,伦敦奥组委规定,每个场馆1/4的原材料必须是可持续性反复使用的。奥运会后,在拆除的场馆中,钢、铝等产品将会公开拍卖,售价低于市价两成左右。
伦敦奥运会还确定了减少50%碳排放的目标。为此,伦敦奥组委设置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若场馆建设和运营达不到“可持续性”标准,该委员会将有权决定关停场馆建设和运营。英国文化体育大臣罗伯森也对外吹风说,奥运尚未结束,已收到四份商业利用伦敦奥运主体育场的竞标书,“伦敦碗”最迟将于2014年投入商业运营。
伦敦奥运场馆建造顾问、“伦敦碗”设计师菲利普·詹森当下正在忙活的不是奥运会,而是在制定奥运会后体育场的瘦身改造计划,“我真的很想帮助主体育场进入它的下一个阶段,它就像一个你刚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婴儿,你必须帮助这个婴儿成长到进入大学,或者找到一份工作。”伦敦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奥运能够为伦敦留下什么,是菲利普考虑的重点。他透露说,当初,伦敦甚至考虑过不建设主场馆,直接使用温布利体育馆,但是因为离市中心太远,只能放弃。建临时性场馆不是伦敦的独创,但伦敦最大的不同是,临时性场馆占的比重较大,而且设置在伦敦的中心区域公园和标志性建筑附近,所以,大家能在英国唐宁街首相府附近观赏沙滩排球。
当谈到建筑的可持续性时,菲利普说,人们想到的是节约材料和能源。大型体育场馆不是每天都用,每年可能只用几次,因此,建造时考虑耗费的材料和能源才是关键。在伦敦的奥运场馆中,使用的混凝土粉碎后可再利用,拆解的钢管也能再次利用。大型体育场馆因其独特的设计,很容易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伦敦出于自己的需求,奥运场馆的建设主打结构简单、容易识别、可以拆解三张牌。
城市公众的参与是建设体育场馆的根本目的。伦敦奥运建造的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场馆,而是一个与社区结合、吸引公众参与的综合体。伦敦奥运会的遗产也不只是那些永久场馆,而是体育场馆带动了周边公众参与体育活动。
记者注意到,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瘦身亲民计划将立即实施。其中,包括“伦敦碗”只保留2.5万个座椅,将瘦身为一个比现在小两倍的体育场。距离“伦敦碗”不远的奥运会游泳馆“海浪”,现有的1.75万个座位在奥运会后留下2500个,场内的3个大型泳池,将被划分成5个泳池,向公众开放。拥有1.2万个座位的伦敦奥运会自行车馆——奥运倾斜赛车馆,6000个临时座位也将拆除,赛道会进行改建,设置年轻人喜欢的山地车道,建成一个面向公众的“自行车运动园”。水球馆和篮球馆等临时性场馆将被彻底拆除。
值得一提的是,奥运村的房子将重新装修,铺上新地板,安置好厨房,变身为2818套单元房。其中1379套单元房将作为保障房,向月收入在1400英镑以下的人群专售,另一半公开拍卖,第一位房客在2013年下半年入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