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彭
天生不具备体育细胞的我,充其量只能在4年一度的奥运会来临时,成为一个伪体育迷;或在同样4年一度的世界杯来临时,成为一个伪球迷。但这并不妨碍连某些比赛规则都搞不太清楚的我,在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热血沸腾。
曾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体育是代替战争最好的方式,是让各个国家无处发泄的荷尔蒙和平宣泄的途径。《魔鬼词典》里这样描述战争,“如果用舌头解不开,那就用牙齿咬吧。”便有了奥运会,如果不能真刀实枪地打,那就比比谁跑得快、跳得远、射得准吧。于是从运动员到各国观众,身背国旗,在为荣誉而战。不要说金牌不重要,金牌也许不是全部,但至少也是绝大部分,这也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伦敦奥运会上,羽毛球包揽5金,霎时觉得举国体制其实也不错;好友传来段子“跳水比赛就是把世界各国运动员聚集在一起听中国国歌循环播放”,心里得瑟不已;男子体操团体决赛,没有电视看,在床上听广播听到凌晨两点半依然神采奕奕;陈一冰的金牌丢了,在微博上与好友一起痛骂裁判不公……
运动员说,享受比赛。我说,享受看比赛。奥运会就这样神奇地一点点侵占我本来与体育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生活,让我从一个宅女变成一个热血“粉丝”,让我从一个看客变成一个“愤青”,让我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开手机,看昨天熟睡时《义勇军进行曲》在伦敦又响起几次,这便是体育的魅力,奥运的神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