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可以让地球之外的人羡慕嫉妒恨——先有欧洲杯,后有奥运会。这两个风情万种的堂会虽然接踵而至,但与奥运会相比,欧洲杯显然要单纯许多。
奥运会之复杂,并不仅仅体现在项目的繁多上。对此最好的诠释是,“激励一代人”演变成“激怒一代人”。单纯的赛事因为种种人为原因、经济利益、政治元素,变得复杂而难于理解。别人的事,我们先不管,就是自己的“家务事”,也总是“清官难断”。
比如,夺得跆拳道银牌的侯玉琢,究竟是哪里人?《深圳运动员侯玉琢摘得奥运银牌》,这是广东媒体的报道。《细品伦敦奥运十大美女 张家口市籍侯玉琢排行第七》,河北媒体不甘寂寞。而在省城太原中北大学的校园内,也赫然出现“祝贺我校运动训练专业侯玉琢同学获得伦敦奥运会银牌”的横幅。
侯玉琢身世为啥这么扑朔迷离?
其实,这事说来不复杂。侯玉琢家住河北,曾在深圳体校学习,因为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联合培养”的政策,成为广东、河北两省共有选手;大学学籍在中北大学,因此也被母校拿来“骄傲”。
一块银牌已然如此,金牌更加毋庸赘言。奥运会的成绩是国家排行榜,但在国内,另外一个以省为单位的排行榜,更被专业人士看重。金牌怎么分?怎么带入全运会?已经算得一清二楚。如果把一块金牌的来龙去脉,台前幕后,都拍成电影,那么这《疯狂的金牌》系列会出很多集,但剧情如出一辙。
既然这金银铜牌,是举国体制的结晶,那么举国狂欢也是理所应当的。
《北京日报》有评论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相对薄弱,要在体育方面迎头赶上,必须充分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举国体制是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的选择,而且已经为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对于我们的体制,国人应有自信,而且这种自信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那么,可不可以这样——
既然体育试验田探索出一条先进思路,那凡是落后领域,我们都来搞搞举国体制。
比如……请大家想一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