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举办的第三次奥运会上,英国成功地跃升至奖牌榜第三位,创下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佳战绩。尽管有种种瑕疵,但伦敦奥运会依然瑕不掩瑜,赢得了运动员、媒体记者和英国人的普遍肯定。
虽然经济低迷的阴影依然盘桓不去,但英国人已经将“激励下一代”的口号落到实处,投资10万英镑用于青少年体育事业,培养10万名青少年骑自行车,推出新的五年计划,“2012年底为全国增加200万运动人口,通过伦敦奥运会的示范效果,草根阶层和社区层面的人群将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取得1920年以来最佳战绩
1908年、1948年,伦敦曾两次举办奥运会。1908年的第4届奥运会,英国以56枚金牌排在奖牌榜第一;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因为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道主仅以3金位居奖牌榜第12。第30届奥运会落户伦敦,使其成为举办三届奥运会的唯一一个城市,东道主的各个运动项目也都提前做了认真准备,北京奥运会,他们便以19金位居奖牌榜第四。伦敦奥运会,更是夺得29项冠军,超越老牌强国俄罗斯,位居奖牌榜第三,这是英国1920年奥运会以来的最佳战绩。
英国运动员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自行车项目。场地自行车的10枚金牌,他们独得7枚,并创3项世界纪录。加上男子公路个人计时赛金牌,自行车一项就留下了8金。
田径本不属英国所长,伦敦奥运会他们却获得4项田径冠军。男子长跑一直是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选手的领地,此次在伦敦,英国29岁的法拉赫一鸣惊人,连获男子5000米、10000米两枚金牌。此外,英国选手还夺得男子跳远、女子七项全能两枚金牌。本届奥运会首次设立了女子拳击比赛,设三个级别,其中51公斤级冠军是东道主选手亚当斯。该级别决赛,她战胜中国的任灿灿,成为奥运会史上第一位女子拳击冠军。
在伦敦奥运会取得金牌的英国运动员不会收到任何现金奖励。每个金牌获得者都会收到一枚用自己的照片做成的皇家邮政邮票。
东道主优势发挥明显
俄罗斯本届奥运会被东道主英国超越,排在奖牌榜第四位。俄罗斯体育部长维塔利·姆特科明确指出英国选手利用东道主优势从比赛中得利。他指责说:“英国人在伦敦奥运会上明显没有公平比赛,他们受到裁判照顾,赢得了强大的政治支持。”
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赛场,英国运动员菲利普·辛德斯在预赛第一个弯道故意滑倒,为位置不好的同伴赢得重新出发的机会。英国人把握住了这次机会闯入决赛并获得金牌。国际奥委会公共关系部主管亚当斯对此事的表态显得“模棱两可”,他说,“比赛仍然精彩,这就足够了。”
跳水男子十米台决赛,英国跳水明星托马斯·戴利在第一跳过后,表示自己受到主场观众相机的闪光灯影响,申请重跳,裁判居然同意了。他第二次试跳比第一次提高了16.2分,并最终夺取了铜牌。“东道主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被戴利挤出领奖台的俄罗斯选手维克多感叹说。赛后,媒体记者们也纷纷讨论,如果戴利这样的请求不是搁在英国本土,结果会是怎样?“那么他完全有可能直接被裁判呵斥回来,搞不好还会被罚上几百美金。”
英国谢菲尔德哈拉姆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施布利之前曾公开表示:“东道主优势在奥运会上的确存在,而且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这届比赛在英国举行,我们计算出英国可以拿到约27块金牌,进入三强之列。最突出的是跳水、体操、拳击、柔道等打分项目上,因为现场观众等方面的因素,会给裁判判罚带来巨大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做出有利于东道主的判决。”
消除之前的质疑
“我们不去和任何一届奥运会相比。我们是与众不同的。因为这里是伦敦。”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曾这样表达他的信心。
为了能留给世界一个好印象,英国在欧债危机下勒紧腰带,下了血本:开闭幕式预算由4000万增至8100万英镑,奥运会的总预算由23亿飙升至93亿英镑;为了改善交通,政府几年投入60多亿英镑。
奥组委统计,在奥运火炬传递中,有1500万人走上街头,为火炬手助威;到8月9日为止,已有700万人到奥运场馆观赛;奥运文化节内容丰富,遍布全国,民众参与热情很高。
伦敦奥组委将7万志愿者称为“奥运的制造者”。在场馆内,他们大都友好、耐心地提供帮助。当然,有时他们也“不靠谱”,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也有。那时,他们会抱歉地笑着说,“我希望是,但不确定。”
美国的艺术体操奥运冠军加布里埃尔对伦敦赞赏有加。她说,奥运村很舒服,伦敦城很美,这是一段让她难忘的人生经历。“是人就会犯错,我们都会犯错,不是吗?”这个16岁的小姑娘说。
外国媒体普遍认为本届奥运会竞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呈现了精彩纷呈的顶级赛事,大众参与热情高涨。常驻伦敦的西班牙埃菲社记者丹尼尔·博斯克说:“几个月前人们还怀疑伦敦人能否办好奥运会,人们的热情不够高。现在看来大多数情况都不错,当然也存在问题。但在竞技体育层面,非常出色。”
有些状况不尽如人意
伦敦奥运的交通成为众多外国媒体的“吐槽”焦点。
美国CNN的节目制作人赞恩·纳比说:“如果说有什么负面的,那就是交通问题。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地铁很繁忙,公交车也是。”日本杂志出版商协会记者松原贵臣委婉地说:“我想,四年前的北京做得更好,例如,交通和食物。”西班牙埃菲社记者丹尼尔·博斯克的采访经历则要郁闷些:“司机经常迷路,有一次我要采访皮划艇比赛,一大早就坐上班车,但因为司机迷路,花了2个多小时才到达赛场,差点错过了西班牙选手的比赛。”
瑞士国家电视台记者菲利普·冯·博格认为英国媒体非常专注于本土运动员,心态不够包容开放,“英国当地报纸、BBC体育频道都是铺天盖地对英国运动员的报道,像博尔特夺金、菲尔普斯创造奥运夺牌纪录、叶诗文破世界纪录等重要事件的报道很少。奥运会毕竟是全世界的盛会,不是全英运动会或欧洲锦标赛,视野应该更国际化。”
据英国警方透露,在奥运会之前,来自东欧和南美的不少作案团伙纷纷涌入伦敦,他们的目标是在奥运会期间出现在伦敦的外国人,尤其是喜爱身携大量现金的中国人。警方公布的资料表明,奥运期间,伦敦每天平均有1700人被偷,这些小偷每日收入有时高达1000英镑,有些技术高超的甚至能够偷到2万英镑,是平时的20倍。就连身材魁梧高大的美国男篮梦之队队员安德烈·伊戈达拉,也在自动取款机取钱时遭遇到了行窃团伙。“奥运会?我爱它,它就像一份圣诞节的礼物。”来自巴塞罗那的小偷、22岁的瓦西里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兴高采烈地说。
赛场外的大赢家
在奥运健儿欢呼胜利的同时,48岁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可以庆祝一下,因为他也是奥运会的“胜利者”。在对英国保守党政客的支持率调查中,约翰逊雄踞榜首,远远高于现任首相卡梅伦。
每天,约翰逊都会顶着一头乱发出现在报纸或电视上或陪着女王参观奥林匹克公园,或是去奥运村里躺一下运动员们的床铺,或是举着手机拍摄沙排比赛场面……当然,他闻名全球的举动是,突然从320米的高空索道空降至维多利亚公园。头戴安全帽的约翰逊在降落的过程中不忘挥舞手中的两面英国国旗,给奥运健儿助威。可是在落地环节出了意外,他被卡在中间,在众多镜头前被悬空挂了数分钟。
如果记者拍到的画面不够 “吸引眼球”,约翰逊会抛出点惊人之语来保证他登上报纸头条。
奥运会开幕几天后,英国代表团还没有获得金牌,约翰逊放话要英国人不要着急,“我们这是展示我们与生俱来的低调和礼貌,我们不会过早把持奖牌榜。”
比如,获知卡梅伦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看奥运会柔道比赛后,约翰逊表示:“听说普京是柔道高手,希望他能接受我的挑战。来吧,脱了衣服,来场赤膊之战吧! ”
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称,约翰逊已经夺走了首相卡梅伦的光芒,“他利用奥运会作为契机,让自己的领导野心得以展现。”这家亲卡梅伦的媒体还指出,在保守党支持者中,已经出现了“约翰逊热”。
为英伦留下丰富遗产
从物质遗产看,英国看似取得了丰收。按照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说法,在未来四年,奥运将给英国带来130亿英镑的红利。以对民生最重要的就业指标为例,在五分之一英国大学生难觅就业岗位的时候,奥运给英国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
伦敦奥运更成为伦敦平衡发展的重要契机。与世界很多大城市一样,伦敦亦存在地域的巨大分化,主要表现为“西富东穷”。去年伦敦骚乱,东区即是重灾区。作为长远战略规划的部分,伦敦将主要奥运场馆都建在了东区,努力改善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极大推动了东区的经济发展和转型。
在闭幕式发表的书面讲话中,伦敦市长约翰逊就颇为感慨地总结说,伦敦的奥运遗产超越体育本身,因为大量的投入促进了东区“复兴”,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最急需的新工作岗位和房屋”,交通变得通畅,投资正源源而来。颇值得一提的是,奥运村的很多住房,将在奥运会后转为公租房。
但盘点伦敦奥运物质遗产时也要看到,伦敦尚笼罩在奥运热潮中,4年130亿英镑更多只是政治家的估算;“后奥运经济”,既包含奥运带来的商业良机,也包括奥运退潮后的昂贵后续开支。
尽管伦敦未雨绸缪,近半数场馆都是临时建筑,但体积依然庞大的“伦敦碗”,以及其他多个重大建筑,如何得到有效利用,如何不成为政府的负担,依然是伦敦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
伦敦奥运的精神遗产,其实用这次奥运的口号“激励一代人”即可概括。志愿者展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运动员展现了他们的拼搏风采,伦敦总体展现了它的开放心态。世界为此欣赏到了奥运带来的精彩和激情,这无疑将成为激励一代人的巨大动力。
卡梅伦在盘点精神遗产时表示,人们通过积极参与奥运会,愿意对社会承担更多责任;而英国健儿取得的上佳成绩,将是给予英国人的巨大精神鼓励。为了让这种遗产得以继承,英国将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在未来4年,每年给予优秀运动员1.25亿英镑资金支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