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运圣火缓缓熄灭,近一个月内接待了1万7千位“村民”的伦敦奥运村也结束了历史使命。此后,伦敦政府将花费28亿英镑将奥运村改造成名为“东村”的住宅区,其中50%的住房将作为保障性住房提供给普通百姓,租金会比市区便宜20%。那么,除此之外,伦敦奥运村还会为“村民”们留下怎样的纪念品呢?
饮食 各国“吃货” 褒贬不一
“我参加了4届奥运会,伦敦奥运村的伙食是最棒的!”菲尔普斯的赞美让东道主相当受用。美国跨栏名将克莱门特也说,“奥运村中能吃到任何想吃的美味,还有全天无限量供应的麦当劳和碳酸饮料。”
为了让选手们吃饱,伦敦奥运村内修建了能容纳5000人就餐的主食堂,聘请8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厨,24小时为“村民”们服务。
吃饱其实只是最基本的标准,除了严格的食品检验,伦敦奥运村还对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做出清晰标注,并将素食与其他食品分开。这不仅体现了对运动员的尊重,更是为了避免运动员因为饮食不当失去竞技状态。如此严谨的检验,也让运动员十分放心。酷爱吃肉的中国乒乓球选手马龙就说,乒乓球队在国内很少吃猪肉,有时甚至连肉都不敢轻易碰,“不过进了奥运村,我们就不怕,肉可以随便吃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选手都买奥运村的账,尤其是拥有“东方胃口”的选手们。比如日本体操选手田中和仁就吐槽“英式日本料理”,“烤肉没味道,味增汤里的料也不同。”日本奥运官员则直接说日本队成绩不好是因为饭菜不合胃口;韩国男足国奥队则集体“逃离”奥运村,因为村里没有他们最爱的韩式泡菜;中国游泳冠军叶诗文也说,“英国的饭看着一个样,吃着另一个样。这看着已经不怎样了,口感我就不形容了。”看来,东西方餐饮文化确实存在差距,不知下届里约奥运会是否能够做得更加完善。
最后来一组英国媒体的统计数据:奥运村“村民”整届赛事消耗掉大约1400万份餐食,其中包括超过330吨水果和蔬菜、232吨土豆、100吨肉类、21吨奶酪、19吨鸡蛋、7.5万升牛奶和2.5万个烤面包等。
性事 15万套套5天成浮云
为了“村民”们的“性福”,伦敦奥运村贴心地提供了奥运史上最多的15万个杜蕾斯安全套,但奥运会才开了5天,这15万安全套就发完了。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不得不呼吁选手们“悠着点”,“咱们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可不是创造一代人!”
在伦敦奥运会之前,有一本叫《奥林匹克秘密》的书面世,书中阐述了奥运村“村民”为何疯狂消耗安全套:“奥运不止是一展身手的良机,更是荒淫的机会,因为运动员赛后需要宣泄无穷无尽的精力,就像纯种野马一段日子没跑,脱缰就放荡了。”
事实上,伦敦奥运村为了丰富运动员的生活,每天都会举行派对,有很多派对比较开放,甚至完全是为了放纵。据说伦敦奥运村的综合诊所门口,总有排着队领安全套的人。美国游泳名将罗切特估计,至少有70%以上的选手在奥运村里发生性行为。
不过英国媒体透露,15万个安全套也不是运动员们亲自使用。因为这些安全套免费发放,所以有的选手把它们带走当做纪念品,甚至还催生了一些人的“致富梦”,比如悉尼奥运会时就有某国选手揣走几百个安全套回国卖。
如果说性欲强是自身因素,那奥运村封闭的环境无疑是造成奥运村性行为众多的客观原因,当两方面因素相结合后,这可以用“人之常情”作为解释和理由。当然,奥运会主办方免费发放避孕套,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以高压的手段将其完全扼杀毫无意义,既然你无法阻止,就让它更安全些吧。
交流 巨星也乐在其中
奥运村,弹丸之地,世界各国精英运动员汇聚于此。不仅记者们忙追星,运动员们也非常热衷于和自己喜爱的体坛明星合影。
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张继科就成了“追星族”,他在餐厅里偶遇美国男篮明星詹姆斯,于是各种拍照留念不在话下;另一位美国男篮巨星科比更是被网友戏称为“合影帝”,因为他对粉丝、其他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合影要求几乎来者不拒。
网坛巨星们也受到追捧,俄罗斯美女莎拉波娃就说:“我在奥运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去餐厅吃饭。我甚至没有机会取餐和坐下,很多人找我合影。我当时感觉自己有点像纪念碑。但我从未有过这种幸福的感觉,对我来说这很不寻常。”
其实很多体坛巨星们并不如想象中那样耍大牌,相反他们也很享受这种和其他选手交流的氛围。正如瑞士网球天王费德勒所说:“我特别喜欢奥运会这样的氛围,在这里,能和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沟通,交换徽章,这感觉很棒。”
“村民”们
还能带走什么?
一件被咬坏的比基尼
由于伦敦天气持续湿冷,导致一些喜欢蛀食衣服的飞蛾滋生,特别是运动后沾有汗渍的衣服更是它们的最爱,比如沙排姑娘们的比基尼。
一份迎宾礼包
按照惯例,每位“村民”入住奥运村时都能获得“迎宾礼包”,伦敦准备的礼包主打供应商提供的三星手机,还有随身包、活动水壶、USB闪存、混合区使用的扬声器等。
一张博尔特睡过的床
奥运村内100万件家具将在10月前全部卖掉,其中床的起拍价只要400人民币,运气好的话也许还可以买到博尔特等大腕睡过的床垫,而且全球托运哦,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