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佳非常棒!我必须去迎接她!”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全海为了能亲自接徐莉佳凯旋,提前从伦敦赶回了北京。今晨4时,他就来到了首都机场静候徐莉佳。“这枚金牌不仅是中国水上运动的骄傲,更是帆船运动的骄傲。”
“徐莉佳是个英语非常好的队员,能与国际上优秀的帆船选手流利地沟通交流,这也是她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谈到这枚金牌的影响力,李全海说,“其实帆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运动,国外很多选手都出身航海家族,非常熟悉和喜欢这项运动。而在我国这个运动还是冷门项目,很多人不了解,很多运动员骨子里还缺乏对这项运动的挚爱。而徐莉佳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她非常热爱这项运动。除了刻苦训练外,对帆船运动的理解和喜欢是她成功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形容徐莉佳奥运会夺冠是“虎口拔牙”,李全海认为这样的比喻非常形象。毕竟帆船运动是英国的强势项目,而徐莉佳在前三局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奋力追赶,在奖牌轮的争夺中又凭借机智、顽强以较大优势摘金。“徐莉佳的这枚金牌也提升了中国帆船运动在世界的影响力。在欧美强势项目上,有了中国的一席之地。”
李全海介绍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帆船取得了一金一铜的优异成绩。对于中国帆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使大家更多地认识到帆船比赛文化、传统和场地设施。“近几年,我们看到参与帆船的人群在迅速扩大,他们来自于沿海城市或者拥有内陆湖泊水域资源的区域,大多是有消费能力的人,他们更愿意参加消费娱乐和群众健身运动。由此,沿海城市在完善帆船设施方面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先是青岛有奥运会帆船基地,现在大连、日照、连云港、厦门、深圳、三亚、海口等城市每年都以几个码头的增加速度,为广大帆船爱好者提供更多优良的硬件设施,这是帆船项目在中国发展的基础。”此外,媒体在奥运后对帆船项目有了更大关注,报道帆船的记者队伍有了迅速增长,越来越多与帆船有关的大型会展以及论坛也在全国展开,这都有利于帆船文化在国内的迅速推广。
李全海表示,更重要的是,由于热度增加,很多企业家和社会名流开始对帆船感兴趣,有的开始提供资金和资源上的支持。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中国群众帆船和大帆船运动的发展,也使中国帆船人在国际组织中更有地位和发言权,更能为中国选手争取利益,裁判也能摘掉对中国选手的有色眼镜。
本报记者 刘大伟 J190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