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8日,李雪芮在大渡口区体育馆,与大家合影留念。 记者 罗斌 摄 |
本报记者 韩成栋
这两天来,奥运会冠军、重庆姑娘李雪芮的返乡,让重庆掀起了一股“追星潮”。不少人将目光的焦点放在这位年仅21岁的重庆姑娘身上。
在球场上,这位重庆姑娘狠劲十足、格外顽强;在生活中,这位样子乖巧的重庆妹子又是怎样的呢?她又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呢?
小时候,淘得没边儿
人们常说“三岁看老”,这话有时候还真有点道理。1991年,李雪芮出生在重庆。打小她就不像女孩儿,淘得没边儿。
那时候,她的爸爸每天忙着上班,妈妈开了家火锅店,没时间照顾她,李雪芮就自己在外边玩。有一回骑自行车,好好的马路不走,她偏偏骑到路边花坛高出来的那条窄沿儿上。结果不小心一歪车把,她直接从花坛上摔了下来。旁边的人吓了一跳,她倒没事似地从地上爬起来,也没哭,掸掸土接着上去骑。
李雪芮7岁半的时候,父母实在受不了她这淘气劲儿了,私下里一商量,就给她送到了寄宿制的大渡口体校(即大渡口区重点体育运动学校),拿羽毛球这根“紧箍咒”,勒勒这个“猴儿”丫头。
体校里,她最爱哭
父母商量好了以后,没敢告诉李雪芮。一天上午,爸爸带着小雪芮,溜溜达达到了大渡口体校,看了看其他的孩子练羽毛球。到了中午,爸爸就让李雪芮在体校里午睡。睡醒以后,小雪芮发现爸爸走了,开始哇哇大哭。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她哭得教练队员都过来劝,可谁也劝不住。一直哭到晚上,哭累了,她才挂着泪珠睡着了。
从那天开始,好长一段时间,李雪芮几乎是天天哭:练球累了,哭;晚上想家,哭;周末别的家长来看孩子,自己爸妈没来,也哭。没进体校多长时间,她就全校有名了——那个最爱哭的孩子。
球场上,她很“暴力”
虽说因为羽毛球没少哭鼻子,但李雪芮还是很快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教练让孩子们用拍子颠球,别人一般也就颠几个,李雪芮一上手就能颠十几个。重庆队是男女混合练,李雪芮就喜欢和男队员、大队员一起练球,一开始打不过,后来互相比着进步。教练设“有奖比赛”,赢一场奖励一罐百事可乐,李雪芮一下子捧走7罐可乐:“特有成就感。”
2006年,李雪芮进入国家少年队,在苏州集训。集训的基地条件很好,除了羽毛球还有很多运动场地。李雪芮最喜欢打壁球。对着墙抽,她抽得特别狠,没人敢跟她打。
正是有这么一股狠劲儿,李雪芮进步神速;也正因为球场上的“暴力”,她在队里以进攻凶狠见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