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了2012年新生开学典礼,奥运乒乓球冠军丁宁正式成为该校新闻系的新生,同学们纷纷上前要求签名、合影。奥运冠军们在奥运会后的首要选择从“当教练”也悄然向“当学生”在转变,从开始的“混文凭”,也逐渐向“我要学”转变,中国的优秀运动员正在摸索着一条在体制内却能更加丰富自己的道路。刚刚率领西华大学乒乓球队参加完全国大运会的奥运冠军陈龙灿昨天也告诉记者:“这样的转变是一件好事,大家学会了提前面对未来。”
意识转变 提前去面对未来
在上海体育学院的开学典礼上,丁宁被授予了“上海体育学院优秀学生标兵”的称号,并代表新生发言,这样的“荣誉”源于她在赛场上的出色表现。“我会思考尽快忘记成绩,不断改进自己,继续向前迈进。”这是运动员最喜欢说的话,丁宁把它送给了自己的同学。而在上个月中旬,在伦敦奥运会上射落首金的易思玲也正式到清华大学报到,成为2012级新生。此外,陈一冰、邹市明、孙杨、陈定等众多奥运冠军也都有大学生的身份,在四年的辛苦过后,接来下都要面对“学习”这项新的挑战。
北京奥运会后曾有一项统计,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学历在近年来呈现出不断攀高的趋势,奥运冠军中专科、本科以上学历者约占81.95%,硕士以上学历者约占28%。陈龙灿是汉城奥运会的乒乓球冠军,在退役之后曾攻读MBA的课程,如今是西华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在我们那个年代,脑子里想的只有如何打好球,从来没有考虑过学习的问题。当时国家队也会组织一个月几次的文化课,但似乎大家对学习文化缺乏认识。退役之后,才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非常不足,所以给自己充电。”陈龙灿说。
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没有退役的时候就选择进入大学校园,“这是意识上的转变,是件好事,说明现在的运动员学会了提前面对未来。”
政策转变 国家鼓励上大学
优秀运动员免试入学,曾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政策上的转变,让运动员越来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早在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便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该政策规定,“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学习。”此后又将保送范围扩大到了现役运动员。
“我们那个年代国家没有类似的政策,加上自身对学习的认识不足,所以大学生运动员非常少。现在国家这样的政策,也为广大运动员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所以现在大部分运动员都会选择读书来丰富自己。”陈龙灿说道。
思想转变 认真读书帮助大
奥运冠军读大学,曾经也有过很大的争议。长年累月的集训、比赛,让他们无法和普通学生一样正常学习,“挂牌”读书的情况虽然大家不愿意承认,但它确实是存在的。但如今,意识上的转变让运动员读书也不只是“走过场”。
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得中国男子花剑首个奥运冠军的雷声,过去的四年里都泡在了北大,“我是个运动员,更是个大学生。如果不是读书,我不会自我调节好心态。”雷声在2008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个人赛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德国选手,随后在世锦赛止步16强,创造最差战绩。迷茫,是雷声当时最大的困扰。在主教练王海滨的建议下,已从广州体育学院毕业的雷声成为北京大学2009级新闻学院广告专业的学生,每周四天都去学校上课。起初,雷声还担心上课会耽误训练,没想到后来成绩反而提升了,“天天练也不见得能有好成绩,遇到瓶颈就不知道该怎么练了。上课听讲时突然就想通了,心理学、经济学这些都很有意思,对思路的提升帮助很大。”雷声说。
认真读书,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已经不是梦,训练和学习并非绝对的矛盾体。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选择早早进入大学校园,充实自己,而后在赛场上继续拼搏。对于中国体育来说,这正是悄无声息的改变。
记者点睛
对知识的渴求
我们无须质疑
当许许多多的奥运冠军走进大学校园,很多人会认为“混文凭”是他们的初衷。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员早已告别“只想打好球”的年代,他们对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求,已经不同。
几年前记者曾采访过一位男排国手,当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某高校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他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够留在队上当教练,“虽说我也是大学生,但还真没认真上过多少课,干别的估计也不行。”这多少显得有些无奈的话语,也许就是那时候中国运动员读大学尴尬心态的一个缩影。毕竟,每天训练、比赛,消耗了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原本对课堂就没有太多兴趣的他们,在训练之余强迫自己拿起课本,当然也不会用心学习。
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前些天当看见一位前罗马尼亚体操名将在异国他乡沦落风尘的惊人新闻时,更是让人唏嘘。正是为了解决和扩大中国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出路,相关部门需要拿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我们发现,从以往的“混文凭”,到现今的“主动学”,运动员自身的意识也在逐步改变,因为他们学会了提前思考自己的未来。所有这一切转变,乃至于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受,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还会有很多运动员学生受到各种质疑,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我们无须质疑。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浩 采写
延伸阅读
“挂牌”读书
如何破解
奥运冠军往往是众多高校竞相争抢的热门生源,而为了吸引有名的运动员进入本校读书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很多高校制定了很多优惠的条件,这也导致对运动员学习的管理趋于松散,“冠军挂牌读书”一度成为热议的话题。如今,虽然运动员的意识逐步在提高,但类似的情况难免还是存在。
运动员大学生今年多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网上贴出通知,拟清退307名“超学时”研究生,其中包括奥运冠军高崚、杨威。此事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当事人之一的杨威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后有北京奥运会的任务,学校特批他读书的时间延迟到2008年后。而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杨威在北京安家,不能到华中科大继续深造,随后向学校提出申请,最终转入北体大读硕士。此外,2002年釜山亚运会后,郭晶晶与其他9位跳水世界冠军同时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但学习了7年都未能毕业,最后转入人大商学院完成学业。最好笑的一件事来自上海一所大学,由于无法保证上学时间和拿到规定学分,校方拟对世界冠军刘国正等人作自动退学处理。当事人刘国正听闻此事懵了,因为他2006年在河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就进入北体大读研究生。仔细回忆之后才想起,自己在2005年还被上海这所大学录取过。
随着运动员读书越来越规范,这些混乱的局面近年来也随之减少。比如有的高校就专门为就读的“冠军学员”度身定制了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制、放宽毕业年限、单独开班、小班授课甚至是放宽英语成绩等特殊政策。天津科技大学之前将中国蹦床队的队员都招入学校,为他们设置了独立的班级和课程体系,学校根据他们的训练特点和学习难点,选派了骨干教师为他们补课。为蹦床队上课的老师介绍说,他们上课纪律比许多同龄人都好。名将董栋甚至带着其他非国家队队友来“蹭课”,看得出,运动员对于文化的渴望越来越大。其实,由于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上学确实需要“挤”时间,但只要自身对学习的认识到位,相信“挂牌”读书的事会越来越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