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人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形象往往与木讷、刻板等脱不开关系。在过去,出现在媒体视线里的中国运动员大多不怎么会说话,即使在赛场上他们叱咤风云、激情四射。在外国媒体眼里,这些成绩优秀但沉默不语的中国运动员更像是“金牌机器”。我们也无从得知这些体育偶像们个性的一面。而近几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运动员登上舞台,他们富有个性的穿着、谈吐令人眼前一亮。[详细]
中国的90一代拒绝再做“机器人”
“90后”们更开放,更愿意和媒体交流
孙杨夺得1500自由泳金牌后霸气庆祝伦敦奥运会上的孙杨获得男子200米自游泳银牌后,他将看台上自己的父母介绍给“死对头”朴泰桓认识。阳光、率真、自信,同时又不缺乏努力与拼搏,这些都是90后代表孙杨的“标签”。“新生代运动员的变化不只体现在发型和穿着上,他们更开放,更愿意和媒体交流。”一名伦敦奥运顶级赞助商的工作人员说,他觉得一些中国运动员的风格正在变得很欧美。来自意大利的记者弗朗切斯科说,中国年轻运动员正在更加全球化,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金牌机器。[详细]
“90后”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8级本科生的班主任曹璐说:“‘90后’的孩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东西,喜欢学习新知识,思维活跃、创造力强。”“他们知识面很广,高二就已经有好几个学生自己在网上查资料,和国外的大学联系、申请报名,这在我们读中学时是不可思议的。”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这样评价“90后”。他们在前辈同龄时的更厚重的困惑中长大,使得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没有什么事不能被接受。一切新锐的事物对他们来说像呼吸一样自然。[详细]
“90后”们更有个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90后”们是五彩斑斓的,他们从不属于某个单调的颜色。比如,有些运动员有自己的潮流装备,孙杨一直到下水前都不肯脱的大耳机;16岁的仰泳运动员傅园慧参加半决赛时,还戴着一顶圣诞老人式的帽子出现在观众面前,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而拿下自己首枚跳水奥运金牌后,何姿甜美清纯的笑容传遍了全世界。这个90后小姑娘爱微博、爱自拍、爱玩QQ空间,在紧张的训练之余,不忘拍下自己美丽青春,与网友共享。在微博上,她不害怕展示生活中的小细节,分享心情语录,甚至不回避感情问题,她说自己喜欢Rain,男朋友可以不用像Rain那么帅,但一定要成熟。[详细]
成长在更开放、多元社会里的90后更富有个人特色
“90后”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
“90后”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虽然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但直到1990年,英国物理学家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互联网才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90后”与互联网同生同长。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跃居全球第一,而“90后”几乎是最大的网民群体。与前几代人相比,“电子脑袋”、“鼠标手”是“90后”的鲜明时代特征,互联网几乎将他们“一网打尽”。“90后”是网络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网络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乃至求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放学后的时光,“90后”会窝在电脑旁,在QQ上飞速地打字,或在博客上撰文。心中有了感触和烦恼,他们的第一反应也许不是告诉朋友家人,而是上网更新微博。[详细]
“90后”成长的社会环境更开放、更多元
相比于60后、70后,90后们成长的环境是开放而多元的,甚至比起80后来,他们也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他们是在信息技术中泡大的,从电视到互联网,从电话到手机,从录音机到MP3、MP4,所有这些,不仅给予他们物质上的享受,更给予了知识上、思维上、观念上的全面开拓。曾经,出国的机会对“60后”“70后”们来说可遇而不可求,而对“90后”来说,出国已是寻常事。中国游泳队的一些队员就长期在国外接受训练。比如叶诗文、孙杨和陆滢等,就曾在澳大利亚训练。在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摘得银牌的陆滢就表示:“海外训练可以让我和外国队员打成一片,可以体验他们的生活和训练方式。”[详细]
与70、80后相比,90后更轻松,没那么多负担
与“60后”、“70后”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点,即便是“80后”也自叹弗如。“90后”樊馗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父母那一代被计划经济体制所制约,创造性的想法尚未实现就被扼杀。我们这一代比上一代敢想了,也敢干了。这个社会最让我喜欢的就是——飞速发展、一切皆有可能。”
惠若琪1991年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她的人生道路原本不用走得这么辛苦。在她小的时候,母亲看到运动训练如此艰辛,曾苦口婆心地劝女儿不要再练了,却被惠若琪断然拒绝。在她看来,只有付出应有的汗水、承受必须的辛劳,梦想才可能实现。这也是90后一代与父辈们的区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需要对自己负责,而不用像父辈一样,肩负着改变个人及家庭命运的重担。[详细]
90后需要宽容和鼓励,而不是被打击
一代人只会比上一代人更好,不会更差
90后女排国手惠若琪许多中国人会用出生在“哪个十年”来进行代际划分,一些人相信“十年”会孕育出不同的群体性格。而上一代人往往对下一代人总是嘲讽与不满。比如正在陆续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年轻人,经常会被描述成“以自我为中心”。在80后逐渐成熟,步入三十而立的年岁时,90后也跨入二十岁的门槛。80后刚成长时也引起过很大的争议,可就在不久前,我们在已经“而立”的80后们身上欣慰的看见了责任和担当。在许多人眼里,90后自我、叛逆、另类……被称为“脑残的一代”“糟糕的一代”。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至少调查显示,他们比80后更自信乐观。
其实,面对年轻的90后们,我们大可不必太过悲观。因为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整个世界只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先进,在这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也必定会越来越好,他们会比上一代人掌握更多的知识,会有更加开放的心态。[详细]
年轻的“90后”需要宽容和鼓励,而不是打击
游戏、网瘾、厌学、早恋、孤独、自私、自理能力差……在不知不觉中,90后们被贴上了这些标签。其实,这些“病症”的产生,并不是90后所独有的,更何况哪一个时代又没有那个时代的通病呢?时代变了,“病”自然也就好了。多些理解和宽容,或许90后就不会被贴上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标签,我们也就能看到,在十年后,这群离经叛道的90后,也一定能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因为在他们年轻的肩膀上承担着的是希望。
“我们更注重自己内心感受,不会委曲求全。社会多元一些不好吗?”即将赴武汉一家银行工作的90后毕业生李雪娇说,“很多人说我们是脑残,脑残有什么不好呢?每个人都可以有独特的存在方式,社会应该更加包容、允许不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