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强赛即将开打,应该给国家队再提个醒:不要让裁判问题再害了我们。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在国际大赛上吃裁判亏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数不胜数,可我们是不是就从中得到了教训呢? 郝海东和孙继海相继被停赛一年大概是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两次,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的讨论价值了,对裁判吐痰或者谩骂裁判根本就是在“自取灭亡”。原则上球员与裁判之间是不存在矛盾的,如果出现了矛盾肯定是一方有问题,裁判错判或球员不服,但在这种事情上不需要找原因。十强赛前应该告诉球员,出现了这种事,他不是在害自己,而是在害整个国家。 我想说的是,除了这样的大问题,我们更应该在一些小的细节上引起注意。去年亚洲杯中日之战上,范志毅在禁区前的一次防守被判犯规。当时的情况我记得很清楚,对方前锋背向拿球,在他还未拿到球之前,范志毅从他的侧面上去进行抢截,这个球一方面范志毅不是在对方身后,另一方面大家是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争抢位置。可裁判毫不犹豫吹了范志毅犯规,并判给对方一个18码球,正是这个球导致了中国队的失分。按照习惯,我们会对这个犯规进行讨论,并且感到很不服气,但任何一个专业裁判都会理解这个判罚,当时我也有这样的预感,因为之前已经连续有三四次中国队球员上前与裁判争论,这肯定已经使裁判在心理上产生了恶意,并且很容易在后面的判罚中“报复”中国队,18码球的祸根其实是在这时候埋下的。我们的球员在国内比赛中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总以为不断提醒裁判会换来裁判的“照顾”,但实际效果恰恰相反,在大赛上,我们经常就这样主动把裁判“推”给了对方。 97年十强赛上的中卡之战是另一个教训。在我们领先一球后,裁判连续几次判罚都对我们很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多数球员都被这几次判罚弄得情绪波动,后面被对方连打两个有我们失误的原因,但不能不说这一段情绪波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当时球员们都在犯嘀咕,怎么我们的主场裁判也这么严呢?其实这并不奇怪,比赛中一方领先后仍然动作过大,裁判稍加管理是无可厚非的。 这样的事例可以随便找出很多来,在这次十强赛前,我们要提醒球员的不仅是那些受到重罚的“大案”,更应该从一些细节中找出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说到这届十强赛,凭我的感觉在主场应该不会出现裁判问题,相信很多有经验的球员也会作出这样的判断。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一点,而是更有必要提出来,希望球员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从中国球员的习惯来看,往往是主观认定裁判会帮自己,然后放开胆子来踢,并且在裁判出现与自己想法不符的判罚时心理失衡跟裁判过不去。如果说裁判的确主客有别的话,这样做也会让裁判改变立场,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你总得让裁判好做人吧。反之在客场就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你不能要求裁判在别人的主场就不能稍微向着别人,还是那句话,主客有别。从裁判的感情上说,你不去找他麻烦,也许慢慢地在比赛中他的感情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会怎样把裁判争取到自己这边呢?这届十强赛,中国队也许称得上是民心所向,是不是也会更容易获得裁判们的理解呢?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