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中,在主持人崔永元的“盘问”之下,中国人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认识了博拉·米卢蒂诺维奇。 印象中,米卢总是游戏般地对待足球记者的提问,将自己隐藏得很深。然而,这一次面对崔永元步步紧逼的“陷阱”,米卢终于“体无完肤”。 米卢没有想到,崔永元的采访是从一盘国际象棋开始的。 “我不会下国际象棋……”米卢本能地逃避“陷阱”。 “我为了准备和您下这盘棋,昨天学了一整夜……”崔永元显得有些可怜。 人们同情弱者的共同心态使米卢放松了警惕:“好吧,不过我只和你下快棋。”说着,米卢在棋盘上“健步如飞”。 “哇、哇!”快、快崔永元在米卢不停的催促声中显得有些局促,突然间,小崔痛下杀手,将了米卢一军,并同时发问需不需要别人来支招,甚至进一步求和。 向来抱定“态度就是一切”信念的米卢显然不满崔永元的态度,赌气般地表示“认输”。 “大家都听到米卢先生已经认输了!”崔永元脸色一变,准备收拾棋局。 “不不不,棋局还没有结束。”米卢此时再想反悔,为时已晚。 向来不肯服输的米卢积极要求再来一盘,他自认不会再输。 如米卢所愿,崔永元在第二盘棋局中迅速败下阵来,但从后来的局势发展看,胜利者却也并非米卢。 崔永元:“祝贺您取得胜利!” 米卢:“这算不上什么胜利,只是一局棋而已。” 崔永元:“国际象棋和足球一样,如果只是玩玩,当然没有人关心它的胜负。但当我们面临一场重要比赛的时候,于是我们就希望非胜不可。” 米卢:“事实上,足球比赛就像我和你下棋一样,在交手之前我们都不知道对手如何,有没有取胜的把握。但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认识对方。在第一盘棋下了几步之后,我就知道你具有相当的水平,这时候我在第二盘取胜的把握就相当大了。” 崔永元:“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在重要的比赛之前,我们故意输给对手或者仅以1比0取胜,让对手陷入轻敌的情绪,然后我们再趁机取胜?” 米卢:“不,事实上没有人能用那种方法取胜……” 崔永元:“可是你在能赢的情况下1比1与我战平并不符合你的逻辑!”崔永元:“米卢先生应该是一个与人沟通的高手,因为你走遍世界五大洲,带领好几支球队冲进过世界杯……” “与一个国家的人们沟通的最好手段就是掌握他们的语言,除此之外我们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国家的国情……”米卢侃侃而谈。 崔永元:“不知道米卢先生会不会下中国象棋?” 米卢:“从来还没有机会下过,如果能尝试一下也是不错的。只是我不想自己输棋,所以我只下国际象棋。” 崔永元:“那么我来给米卢先生讲一讲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区别。中国象棋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旁边可以有一大帮人给支招。另一个特点,比如说这是一只马,在国际象棋中可以随便进出,但要在中国象棋中,这只马就不能动了,因为它被别住了腿。比如我知道中国队中有个姓马的队员,从意大利回来之后就被别住了腿……” 米卢:“我是个最会尊重别人的人,因此别人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但在这些意见之中我会区别对待。如果我认为有道理,我就会采纳。但如果我没有采纳,那么我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思维。”米卢:“无论是媒体还是球迷,他们都应该到比赛场去支持他们的球队,特别是在比赛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当然,在比赛结束之后,对于比赛结果,球迷可以通过任何一种方式去渲泄他们的情绪。” “这位先生请你站起来,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米卢向现场一位观众提问,试图进入他自己擅长的节奏。“同时我还需要现场观众的配合。” “这位先生,我们假设他是一位足球运动员,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指责他!”米卢话音刚落,现场观众在崔永元的带领下向这位观众狂呼“下课”。 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观众,米卢再次发出号召:“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他鼓掌!” 和着掌声,米卢开始采访那位观众:“对于刚才的两种情况,你觉得哪一种感觉舒服些?” 也许是现场同声翻译出了些问题,那位观众喃喃自语:“我没听清他在说什么!” 崔永元:“大家看到了吧,那么多人喊他下课,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听不见了。”赵了了 (新闻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