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上一场比赛踢了半场好球,阎掌门赞之曰“像个男子汉”。然而时隔一周,面对柬埔寨这样一支“超级弱旅”,中国队的表现又怎是个“不漂亮”了得。这回该说他们像什么呢? 不到死处不求复生,这是中国国民性中十分顽固的一种惰性。这一点在中国男足队员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上一场才踢得有点模样了,四面八方的赞誉声一起,这帮球员又不免有些找不着北,“球星”的架子又有模有样地端起来了。广州之战,中国队的球员们事先显然没把柬埔寨队放在眼里。他们大概以为仅凭上一场在昆明下半场对印尼队的生猛表现就足以吓住眼前这些“业余脚”了。然而北京人有句老话说“别拿窝头不当干粮”,就凭中国队眼下这么个水平,显然还没到漫不经心吊儿郎当地就可以把一个即便是很弱的对手随便摆平的地步。看看李玮峰被人家矮小瘦弱的柬埔寨前锋凿凿实实地上了一课的事实,您就该明白我们那些大牌明星的真正成色了。 中柬广州之战中国队的尴尬表现不只是什么心理问题,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民族惰性在作怪。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治疗可以解决,但民族惰性由于其形成的历史太久,形成因素太复杂,治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听场下球迷喊什么“换马明宇”、“米卢下课”不免偏颇,问题的根源本就不在一两个队员或教练身上,诚如中央台主持人所说的:这种比赛随便谁做教练,也不至于踢成这模样啊! 回首中国队小组几场比赛,好像在进行“公益大派送”。随便谁我们都要送人家一个球让人家高兴高兴。然而世界杯外围赛毕竟不是慈善活动,到了十强赛,就怕“送”不起了。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