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足协号召大家“反思”的热潮中,四川大河打了第200场甲A,还推出酣乖酣乖的大熊猫做吉祥物——球迷把我们的热线电话打爆了,硬要叫它“乐乐”。对于一支去年还要夺冠,今年8战只胜1场平2场却输掉5场的球队来讲,这实在难了点。球踢到这个份上,即使“乐”,恐怕也应该叫“苦乐”——苦中作乐。 踢球如此,看球就更不必说了。成千上万人把原本就热烘烘的看台挤成个火炉,冒着中暑、脱水的危险又蹦又跳90分钟,结果“打平,又费马达又费电”——李伯清说。 也有精灵的,根本就不去现场,坐在空调强劲的茶房里看投影彩电。这部分人永远都比现场球迷多,央视和足协吵吵嚷嚷大半年,终于直播甲A,也是因为这部分人的利益忽视不得。但大家都躲到房间里看电视,那种足球还是不是足球? 固然,现代科技保证电视球迷比现场球迷看得清楚舒服,可当场边只剩下记者和摄像机时,这和1993年之前非职业联赛有什么区别?还记得1994年甲A初生的盛夏,哪怕世界杯硝烟漫天,成体中心的一个座位还是恨不得挤两个人。那时就不热吗?那时的甲A就比现在精彩吗? 一直在喊“狼来了”,这一天真的来了,天气越来越热,足球却越来越冷。所以足协从世界杯的激动中醒过神来,焦急万分地“反思”。 反思什么?甲A一直在为冲击世界杯卖命,谁知参加世界杯,恰恰成了甲A的毒药。进世界杯那天,甲A的泡沫就吹破了。这能怪球迷吗? 怪球员倒是一个好办法。现在有种声音说球员不负责,没有提高技战术水平,打跑了观众。可从前踢球为进国足,现在踢球为去欧洲,球员其实也没错。要怪就只能怪我们的联赛一直没有为球迷提供快乐的程序。 现在对足协“反思”的号召,多半是一片冷嘲热讽。其实足协最先要反思的,不是中国队的世界杯之旅,而是如何把联赛从世界杯体制下转轨到大众娱乐方面来。否则,一旦没有球迷为联赛掏钱,自然也不会有老板为球员买单。到那一天,悼念都来不及,还顾得上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