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方程式赛车是一项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运动。可以说,F-1的产生、发展、壮大,直至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赛车运动,都和高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然而,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难免会产生“变异”。从F-1现在面临的种种困境来看,“高科技”似乎正在成为这项运动最危险的“掘墓人”。 高科技加剧“财政危机” 高科技的另一个含义是“高投入”,也就是数以亿计的美元绿花花地流向F-1赛车。碳纤维的车体,钛金属的底盘,复杂的电子控制设备,精密的空气动力系统……即使是刹车踏板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比一般汽车要高得多,而开发这些科技,统统需要金钱来充当“急先锋”。因此,F-1车队要保证成绩,就必须依赖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自从去年普罗斯特车队破产风波以来,F-1车队的财政危机就开始上演“连锁反应”。就在英国大奖赛之前,飞箭车队险些成为“普罗斯特第二”。由于拖延了引擎供应商考斯沃斯470万美元的费用,考斯沃斯决定暂停向飞箭车队提供引擎,这意味着飞箭车队将无法参加银石赛道的比赛。虽然飞箭老板沃金萧最终自掏腰包暂缓了危机,但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却依然是“空中楼阁”。除了飞箭,F-1“弱势群体”中的米纳尔迪车队也长期为钱所困,这让他们的老板斯图达特头疼不已。 其实,由于“9·11”事件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长期依靠国际大公司赞助的F-1车队的生存空间自然被大大压缩。此外,原持有F-1商业控制权的基尔希集团破产,也使赞助商对F-1商业环境的信心发生动摇。在过去的一年中,国际汽联推出了很多办法,试图帮助车队紧缩银根。可是F-1这样一个大把烧钱的运动,实在是“由奢入简难”。比如即将在2004年实行的“一赛一引擎”制度,虽然可以节省多次测试引擎的高额费用,但是它必然降低比赛的质量和稳定性,许多车队对此并不赞成,国际汽联落得个费力不讨好。 高科技降低观赏性 本赛季法拉利和舒马赫一枝独秀的局面,看来是很难改变了。红色赛车已经统治F-1车坛整整3年,虽然1955年的奔驰车队,1963年、1965年和1978年的莲花车队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威廉姆斯都曾称霸一时,但是法拉利车队如今的霸业,带来的消极因素似乎更多。主要原因是,财雄势大的法拉利永远能制造出最好的、技术领先不止“一步”的新赛车,在其他车队普遍囊中羞涩的情况下,这种优势变得更加突出。在“科技决定大部分”的一级方程式中,超凡脱俗的法拉利车队的F2002赛车使比赛几乎没有了悬念。大舒马赫打破宿命,在银石赛道称雄,就是最佳例证。而体育运动若失去悬念,结局如何不问自知! 同时,近两年来,国际汽联为一些F-1赛车的高科技设备开出了“解禁令”,如电子牵引系统、自动变速箱等。当初禁止使用这些设备,就是为了防止科技“侵占”人发挥技艺的领地。而现在,大量高科技辅助驾驶装置的回潮,就等于从本质上降低了车手在F-1运动中的能动作用,驾驶技术变得不那么重要。国外媒体曾就此嘲讽说,当红灯熄灭的那一刻,坐在驾驶舱里的车手只需要揿揿按钮,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里加加速、刹刹车、转转方向盘就可以了。当然,车手再也不会出现换档不及的窘境,但是脑、眼、手、脚的完美协同也不再需要。昂贵的F-1赛车变成大型“电子游戏机”,F-1真正的英雄也不再是亲历生死时速的车手,反而应该是那些工程师和电脑程序员。那么,除了惊心动魄的撞车、伤亡之外,F-1和电动车模比赛还有什么区别呢?观众们又凭什么花费200英镑购买一个塑料座椅,在仲夏烈日的灼烤下,来现场观看“电动车比赛”呢?也许,他们将来连花几英镑买付费电视转播都会觉得不值。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F-1的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科技之于人类是一把双刃剑,之于F-1运动又何尝不是?孔子说:“过犹不及”。如何找到利用高科技的那个“度”,即使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F-1的大大小小的人物恐怕还要研究上很长时间。问题是,F-1,你还有等待的耐心吗?(彭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