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卢训练的游戏时代结束了,在十强赛前最后一次集训中,那支不断停顿,拖拖拉拉的"大喘气"的国家队变成了"快速反应部队"。 因为米卢调整了自己的训练方式与节奏,虽然他拒绝承认走上了一条"修正主义"路线,但全队上下都认为:米卢在变,在沈祥福走到前台后,国家队训练质量明显提升。 申思的感触很深,"变化确实很大,由于中方教练分工得到重新确认;米卢在训练前把自己的思路阐述得很清楚,训练中的节奏就加快了,不像以前老是停下来纠正队员错误。"李伟峰对沈指先赞不绝口:"沈指的动作那才叫标准,毕竟他年轻,很多米卢要求的动作他都能演练到位,我们一看就能明白,米卢也很欣赏这一点。"在场边的记者都能看出来,现在球员在场上节奏快了,很少出现以前那种球员愣在原地三秒钟也反应不过来的现象。过去队员在训练中有听"天书"的感觉,米卢的话通过翻译说出来,在队员收到指令后已损耗了不少,两边总不能"对上点",很多时候矛盾由此而发。外界认为孙继海与米卢有什么"深仇大恨",但事实上有一个重要起因只是有一次米卢让孙继海直塞给前锋再回防,继海却理解为让他直插到前锋位置。 沈祥福在昨天训练完后告诉记者:"现在的训练方式有较大变化,过去由米卢发令,翻译传达,必然有很多意思模糊。现在米卢先把意图告诉我们,经我们中方教练消化理解后示范给队员,效率提高了一倍。"事实上,米卢到达红塔基地时已精心准备了一套更为精确,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而且这三天他与中方教练开了几次训练准备会,沈、金、迟、徐以及顾问马克坚都到会参加,保证了"助教"们能在第二天的训练中成功转换其中的"密码"。 在这三天的训练中,米卢改变过去粗线条的方式,他甚至与沈祥福一起向球员示范了正脚背卸半空球的技术,示意停球不能停在原地。"这很容易被对方抢走,而且不利于快速传球给同伴。"祁宏经过几天的训练,明显感觉"不拖了"、"紧凑了",申思介绍说:"通常训练分三个部分,热身、技战术、放松,结构没有变,但这次米卢的条理很清晰,加上沈指动作到位,亲自加入到队伍中来对抗。"沈祥福现在在训练场上话比米卢还多,这是因为他基本在头天就收到了米卢的计划及阐述,由于语言优势,他便常常"越俎代庖"了,昨天的训练中,米卢由于对节奏不满意,急得在场中哇哇大叫,沈祥福没等翻译小虞传达,马上就"打断"米卢准确地传达了命令,米卢一看队员的动作马上就明白祥福说对了,微笑着向他点头。 前天下午是第一次开始上量,整个训练快速、密集,但动作中途被米卢叫"停"的次数不到5次,这与以前几次训练数十次的"STOP"相比简直令人惊奇。宿茂臻说得实在:"过去我们觉得米卢太拖,但很多时候是队员自己没做好,现在中方教练特别是沈指加强沟通后,米卢也不拖了,我们觉得无论从身体训练上还是技战术理解上都有提高。"一个过去很反对米卢训练的队员说:"这才叫国家级水平的训练,我们这帮高身价的球员集合到一起是为了冲击世界杯,不是来做游戏的,现在这种训练也直接凝集了人气。"虽然米卢昨天还在提出"享受生活"的老调,但中国国家队结束了"游戏时代"。(李承鹏)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