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身在国外,米卢并没有停止对国足的最后改造工作。据国家队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教练组每天都会将当天的训练情况通过电话向米卢进行汇报,然后再由米卢根据情况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可以这么说,米卢是在看着对手练自己。” 中卫之间的站位是重点 上海四国赛后,米卢在每次训练中都要先将进攻和防守队员分开,由沈祥福带领中前场球员进行射门练习,自己则亲自示范防守队员如何跑动和选位。杜威在比赛中超乎寻常的冷静和头球功夫是米卢在四国赛上的最大发现,训练中“杜威”这两个字便成了挂在他嘴边的口头禅。张恩华和李玮峰的受伤、范志毅远在海外,这使得国家队在中后卫的位置上一下子出现了真空。“四国赛中与朝鲜队的比赛,中国队丢掉的两个球,最大的原因就是两名中卫拉得太开,队员缺乏保护意识,给了对手可乘之机。”国足一位中方人士在分析中国队最近阶段比赛中失球的原因时认为,正是后防队员之间,包括中卫之间、中后卫和边后卫之间的距离保持得不好造成的。“我们的球员总习惯一个人拖在后面,后卫彼此之间的距离过大,这就给了对方球员冲起来的机会。像在小组赛中对马尔代夫队和柬埔寨队中丢掉的两个球都是这样的。” 由于张恩华还没有完全恢复,国家队这几天的训练一直由杜威和李玮峰搭档担纲中后卫。按照沈祥福的要求,不管是防守边路传中,还是正面防守对方突破,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10米,一名队员上前争顶的时候,另外一名球员必须在后面保护并且注意第二落点。“一定要争取对第一点的控制,同时要养成争抢第二落点的习惯,不能光想着就来那么一下子,要多想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沈祥福在布置防守时解释说:“你们两个人要站的有层次一点,不能站成一条直线。要不然的话,球过了第一点,后面的队员观察不到球路的变化,再去做反应就来不及了。” 后卫要加强攻击性 在米卢442阵容体系中,后卫进攻通常是由两名边后卫助攻完成的。除了定位球,中后卫很少参与进攻。但是在米卢最新的改造方案中,两名中后卫同样要担负起进攻的重任。与以往大脚将球破坏和头球顶出相比,米卢在训练中要求后卫在处理球时,一定要先观察好边后卫的位置,将球尽量准确地传到边上,或者将球交给后腰。此时,两名边卫必须快速前插,接应前卫队员的传球。 眼下米卢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球员在由守转攻过程中对速度的把握上。为了让球员提高对比赛中“速度”的理解,米卢不得不从让队员从处理球时由刚开始的三脚到两脚,再到尽量一脚出球,不过效果并不明显。上海四国赛上,面对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中国队都很难组织起流畅的配合,球员更多的是靠个人能力和两、三名球员至今小范围的传递,米卢一直倡导的整体阵型并没有显现出应有的威力。 尽管如此,沈祥福也没有因为米卢不在而改变训练思路,因为他对速度有着与米卢一样的认识。带中青队时,沈祥福就一直跟队员强调一脚出球:“所谓速度,不是单纯的哪名球员能跑得多快,而是在攻防转换时对时机的判断和把握,是全队整体移动时几条线之间、队员之间位置的有效保持,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快速。”“我要求队员不怕失误,不怕把球传丢。不管怎样,这种追求快速的习惯必须时刻存在于每个队员的意识之中,这才符合现代足球发展的要求。” 不过,最让米卢和沈祥福担心的,还是球员在出球时的准确性上有所欠缺。一旦后卫队员的传球被对手断掉,对手将直接获得射门机会,这也正是米卢一再强调后卫队员之间要相互保护的主要原因。本报记者李冰发自沈阳 (体育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