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留洋之所以成功,除了几方经纪人比较规范的操作、辽足俱乐部在价格上的让步外,还是“计划经济”的直接产物。这里的“计划经济”与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不同,它指的是埃弗顿俱乐部的远东计划和科健公司的英超计划。面临经济困境的一些英超俱乐部,希望在远东淘金,找到赞助商,代价是引进一名赞助商所在国的球员;而科健公司希望通过赞助英超球队扩大知名度,同时也希望借此将一名中国球员送上留洋路。双方需要找到契合点,而在世界杯赛场上表现尚可的李铁便成了这个契合点。由于有埃弗顿与科健的牵手,李铁留洋不可避免地被烙上“计划经济”的印记;由于有辽足的让步和21万英镑的低价,李铁名副其实地被廉价出租。埃弗顿俱乐部在作出这一引援计划时,毫不讳言地指出,他们此举是出于商业目的,该俱乐部一位高层人士表示:“李铁来了后可能会与阿森纳队引进的日本球员稻本润一一样,可能不会有一分钟的出场时间,但会给俱乐部带来很多钱。”拼抢凶狠、体能出众,使得李铁在甲A赛场和中国队中显得很突出,但这些优点到了英超便不再是优点。仅在英超实力平平的埃弗顿队中,这样的中后场球员便不在少数。其中丹麦国脚格拉维森、苏格兰国脚格米尔、年仅23岁的瑞典国家队绝对主力林德罗特及该俱乐部刚花300万英镑引进的尼日利亚后卫雅博,都有可能将李铁置于冷板凳上。赴英超不等于踢英超,稻本润一在阿森纳的境遇,安贞焕、马明宇在佩鲁贾的过去,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东亚球员有时只是欧洲俱乐部实施他们远东计划的一个筹码。在这样一个买方带着浓厚经济色彩的交易中,球员的钱袋不会吃亏,但付出的很可能是在冷板凳上无尽的等待,而这也是中国球员出国留洋都必须面对的考验。/钟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