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11天的2002年汤尤杯羽毛球赛昨日在广州落幕。在全中国都在为足球沸腾的时刻,羊城广州却例外地专情于小小的羽毛球,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奇。为此,国际羽联盛赞首次在中国内地举行的这届汤尤杯如同小型奥运会,办得成功圆满。 广州让人眼前一亮 从大赛开始第一天,本届汤尤杯就打破常规,以一个简短隆重的开幕式精彩亮相,在汤尤杯史上留下了一个创举,当场就赢得了国际羽联、中国羽协等有关人士的称赞。 虽然中国男队没有捧回众所期盼的汤姆斯杯,这给广大球迷留下了最大的遗憾,但热情、懂球、文明的广州羽球迷们却给各国运动员、教练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要知道,在平常的日子里,广州城里的羽毛球馆都人满为患。而当汤尤杯在广州开打后,广州人对羽毛球更是倾情投入。本届汤尤杯小组赛的上座率就已超过7成,更别提竞争更为激烈的半决赛和决赛。对于广州球迷来说,能够拥有一张汤尤杯半决赛和决赛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汤尤杯能在广州如此火爆,实在是没让人想到,这也令远道而来的各国运动员眼前一亮。 承办大赛只用半年 据本次汤尤杯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关渭贞透露,本次汤尤杯大赛做到了让参赛运动员满意、让广州市民满意。大赛从接待工作到安全保卫,从赛场比赛到观众秩序,都井然有序地成功进行。虽然刚开赛时,新闻中心有关安排工作有所欠缺,但组委会很快就给予改进。因而,大赛整体来说是十分成功圆满的。她特别提到,整个大赛得以顺利举行,衷心地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汤尤杯在社会办赛方面做了成功的尝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依靠社会集资举办了比赛,这说明社会办赛具有潜在的市场,可进一步挖掘,今后大赛都可以沿着这条路走。 羽球将成广州“市球” 值得一提的是,羽毛球能在广州的兴起,这与广州市政府的大力推广密切相关。羽毛球对选手的身材要求不高,身材相对矮小的广东人能凭“快、灵、狠”打出一片天。在历史上,广州就出现过不少羽毛球名将如侯加昌、关渭贞等等。为了推动广州的羽毛球运动,广州市政府先是设立了市业余羽毛球体校,又在全市指定18所中、小学为羽毛球传统学校,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 当然,羽毛球能在广州蓬勃兴起,与羽毛球本身所具有的场地设施优势也是分不开的。而在各种球场的租场费中,羽毛球场的租用费较便宜,这使得很多都市白领都投入了羽毛球的怀抱。除了费用,羽毛球作为室内运动,对于那些长期生活在炎热天气里的广州人,更具有吸引力。 羽毛球既然在广州如此普及,这也说明五月羊城的汤尤杯热绝非偶然。而随着汤尤杯赛在广州的举行,羽毛球在广州群众体育中“一哥”的地位经已确立。为此,我们也期待着今后能有更多高水平的羽毛球赛事在广州举行,让广州球迷再为羽毛球欢呼一把。 ·梁燕 戴学东 昕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