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米卢执教中国队以来,游戏和网式足球一直是他训练课的主打内容,但自这次集训以来,尤其是队伍到达上海后,米卢俨然以一幅“魔鬼”教练的形象出现在训练场上,训练的密度、强度、对抗性均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年近六十的他和队员们一起投入到分组对抗比赛中十分卖力。在8月1日训练结束后,满身大汗的他说了一句:“这是我到中国执教以来最累的一次训练。” 替补“打垮”主力 从昆明到上海,米卢几乎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训练,首先进行6对4的分解式的攻防演练,大约半个小时;之后便是半场分组比赛,上下半时大约一个小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6对4的分解式演练还是分组对抗,米卢都将队员分成固定的两拨,郝海东、宿茂臻、李明、李铁、马明宇、申思、李伟峰、张恩华、吴承瑛、杨璞为一拨,其余的人为一拨,除了杨璞是顶替受伤的陈刚外,从昆明到上海,这样的分组是一成不变的。明眼人一看便知,以郝海东为首的一拨是主力阵容,在三名海外球员没有回来的情况下,这样的分组在未来的20天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就是这样的两拨队员每天都要进行半场真刀真枪的对抗比赛,经常可以看到人仰马翻的场面。在这样的对抗中,被认为是替补的一方显然更卖力,他们在这么多天的比赛中胜多负少。 不管米卢内心是怎样想的,这样固定的分组,在外人看来是已经定了型的,这一点队员们自己肯定也是心知肚名,虽然他们在接受采访时,均对这样主力与替补的分拨说法持否定态度,但这样的分组不能不使替补一方心理有微妙的感觉,他们拼尽全力也许就是想证明自己,而作为主力的一方,当然也不肯甘拜下风。这也许正是米卢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这种人为地划分“激化矛盾”,使训练更接近实战。 米卢“斤斤计较” 这样的分组对抗绝不是简单的分组对抗,米卢的要求很高,所有队员都必须能在两脚之内出球,进攻一方要在4次传递之内完成一次进攻,而且他和沈祥福作为替补方的一员,和队员们一起“战斗”,他自己也是严格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完成,这恐怕就是他感觉累的原因之一吧。 米卢向来是一个非常“计较”的人,在以前的训练中,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和其他人比赛射门,他都要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获得胜利。在2日下午的比赛中,在替补方3:1领先时,主力方宿茂臻明显处于越位位置,但临时裁判迟尚斌故意判进球有效。米卢此时有点急了,不断地冲迟尚斌叫喊,有点生气的样子。在整个对抗过程中,米卢和沈祥福完全不像是教练,他们只管自己一方的进攻和防守,不断地喊着:“逼上去,抢他!”还用手比划着教自己一方的队员如何跑位,全然不顾场上另一方的进攻和防守。而且队员们所反映的他以前在训练中爱叫停的习惯也改了,在上海三天的训练中,米卢只有一次叫停,还是因为和自己一拨的于根伟的跑位不太满意,以一次极短暂的叫停让于根伟重新跑了一次位。 队员们更是斤斤计较了。在替补3:1战胜主力的比赛中,替补方攻入的第二个球是邵佳一从左路很轻松地下底传中,曲波在中路头球建功。主力方坐镇右后卫的杨璞当时对邵佳一的逼抢不是太紧,在丢球后,李伟峰很在意,他很严肃地对邵佳一说:“这个球你应该这样,这样。”口气有点埋怨的意思,和正式比赛一样认真。 相对于小组赛时关于国家队种种矛盾的传言,现在的国家队似乎也是“矛盾重重”,如果这样完全出现在训练中的矛盾能够越来琥尖锐,对国家队来说并非是件坏事。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