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小组赛的终点就是十强赛的起点,大家都知道,中国队的球员们散是散了,但心里还惦记着这码事。米卢呢?这位神奇的教练现在可以松一口气了,他说要去看联赛,考察队员,但是我们认为,他更应该坐下来,反省自己,考察自己的生存环境。 小组赛的全胜只是让米卢能够在十强赛开始的时候坐在指挥席上,但是后面怎样?取决于米卢能否解决十大烦恼问题。佛说:六根清静,四大皆空,然后修得正果。而米卢正相反。 神鬼莫测阎世铎 阎大官人曾经是米卢最强劲的后台,在小组赛开始之前,没有人质疑米卢的执教能力时,他反复强调要树立“米核心”的权威。可是小组赛暴露出一些问题后,米卢的威信降到了来中国后的最低点,阎世铎反而顾左右而言它。宁对张帅事件费口舌,勿提沸反盈天的郝海东事件。对米卢来说,不收拾郝海东就不是支持你,这件事可以看作是个利空的消息。 足协内部涌暗流 就在网上球迷众口一词地抨击郝海东之际,足协内部却传出了两种声音:有人指责郝海东涣散军心,必须严惩;有人却认为离了郝海东,再打输了十强赛则难脱干系。这再次证明了米卢不用郝海东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因为郝海东要的不是进入国家队穿衣服,而是主力、首发、打满90分钟。而米卢并不情愿。 训练方式受异议 如果球迷的口水只是因为小组赛结果的话,那么米卢完全可以置之不理。10:1已经是不错的战绩了,可球迷想要32:0,进球多不算,还得漂亮,个顶个世界波。但现在米卢受到的最新质疑是他的训练方式及训练量,这颇令人耳噪。 主力队员有想法 然而,噪音并非简单地来自看台,米卢可以喜欢印尼观众,但是还得使用中国球员。中国人并不都是有话讲在当面的,海外球员有意见,直接跟米卢说,没关系。大连球员有意见,说出来,理不辩不明,也没关系。最烦人的是那些当面一好百好的球员,对米卢什么也不说,对记者什么都敢说。 传媒一片倒米声 从前,多数中国记者对米卢的抱怨集中在为人上,比如他太随意,采访时不认真回答,却把独家猛料留给某位情有独钟的女记者,至少还没人说他的技战术不行。但是小组赛后,倒米的呼声就比较专业了,刀刀不离后脑勺,米卢想不看报纸都不行了,因为人家说的基本在理。 隐私曝光惹口水 也许是米卢自己越来越随意,也许是传媒思想越来越解放,对米卢的批评已不再隐讳,人身攻击越来越直接了。某体育网站在谈到米卢与某女记者关系时,竟然明目张胆地用了“同床共枕”的字样。米卢虽然在球场上没输,但场外的形象在中国球迷心中一落千丈,被当成了一部赚钱机器而已。反观霍顿,即使输得再难看,可没有人不承认他是个绅士。 联赛培养伤病员 米卢无疑是停了联赛打世界杯的积极倡导者,因为那不但能保证他的球员总是在同一种战术下训练,更能避免非(必要)战斗的减员。可是联赛不为国家队让路已成定局,这样到十强赛时,他的右后卫徐云龙又打惯了前锋,左后卫吴承瑛又打惯了前卫,还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腰脱! 抽签分组未可知 米卢要实现合同的最大障碍不是郝海东而是伊朗。如果真能避开伊朗的话,米卢就敢开除他。但现在他还不敢。因为张吉龙的一厢情愿能否奏效还得看西亚各国的脸色,毕竟世界杯不是中国足协主办的甲A联赛。一旦国际足联一票否决了张吉龙方案,那么中国队还是悬。 敬业记者设陷阱 米卢刚来中国时不是不想跟记者接近,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国家会有这么多媒体、这么多敬业的记者。他知道好消息不是好新闻,也知道消息与记者的粥少僧多关系,也愿意通过记者传达自己的声音。但现在中了几次计之后,他已经不太敢说话了,因为中国记者几乎每次问他都别有用心。 于无声处选太子 战争开始之前,部队尚未进攻,担架队与收尸车已经悄悄准备好了,这是残酷的现实。而球队比赛也是这样,虽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中国足协不可能没有预备方案。如果米卢不行,科萨及其大连帮会否火线接替?网上,人们如此猜测着。尽管这条消息在中国足协必然要遭到断然否定,但对于米卢来说,却如同给他提前刻墓碑一样恶心。不管那个人是谁,霍顿还是科萨,反正中国足协已经在准备立“太子”了,这确实令“老皇帝”堵得慌,可也真没辙。(方肇)
(体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