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梦者:张兰(女子自由式摔跤55公斤级运动员)
从遥不可及到近在咫尺
奥运经历:无
奥运对手:吉田沙保里以及伤病
“我要先战胜伤病,再战胜对手,争取参加奥运会。努力了这么多年,付出了这么多,能夺得伦敦奥运会金牌我一定很激动。那是一辈子一次的荣幸,那时我肯定会哭吧。”张兰说。
张兰是个踏实而好强的姑娘。
与大部分运动员不同,她的奥运争金梦想是逐步产生的。达到一个目标,瞄准更高的目标,达到更高的目标,再瞄准……她曾经认为,奥运争金遥不可及,却在前行中突然发现,似乎这个梦想已经近在咫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充满苦练与羡慕,她亦步亦趋,步步为营。
2007年12月1日,17岁的张兰入选国家集训队,但她的身份是外训队员。外训,意味着国家队只给她训练的条件,而不安排食宿。“真羡慕那些内训的队友啊。训练结束时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他们可以在奥体中心的食堂吃饭宿舍休息。而我却要回到咱们省在奥体中心外租的房子里,要走很长时间的路。”进入国家队第一天的第一次训练结束后,张兰就产生了成为内训队员的念头。
成为内训队员,是国家队新丁的第一个梦想。为了完成这个梦想,她要求自己在训练中比所有的内训队员都努力,她要向教练证明自己有成为内训队员的实力。实力的提升一时看不出来,步行回出租屋愈加辛苦却是显而易见。每天下午训练结束后,她都要忍着全身肌肉的酸痛顶着寒风回“家”,而那时内训的队友们已经开始在食堂享用晚餐。那是一段看起来没有尽头的路,但张兰从来没有想过停止前进的步伐。
付出总有回报。不到两个月后张兰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而且是在太原。
那是2008年1月的女子摔跤世界杯,决赛中第一次出战世界杯的张兰战胜对手拿下一分,最终,中国队4:3险胜美国队。
站在滨河体育中心的冠军领奖台上,张兰第一次有了参加奥运会的梦想。“那种荣誉感真的会令人上瘾。听着观众们的欢呼,看着国旗升起,我就想,如果这是北京奥运会的领奖台该有多好!”
可惜,这个梦想很快就破灭了。2008年6月,张兰再次回到太原,因为北京奥运会。
奥运会马上要开始了,为了保证安全,北京开始整顿外来人口。有编制的队友可以留下来,而张兰这样的外训队员办理暂住证很麻烦,只能解散“回家”。“如果我是内训队员就能留在北京。即使参加不了奥运会,能给参加奥运会的队友当当陪练也行啊。”这次解散给了张兰很大的伤害——第一次追逐奥运梦想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她没有丝毫心理准备。
这次打击反而更加坚定了张兰成为内训队员,争夺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决心。此后的一年中,她一直在卧薪尝胆,埋头苦练。2009年10月,走上第十一届全运会赛场时,张兰信心十足,她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然而,命运却在关键时刻跟她开了个玩笑。淘汰赛最后一轮,在现场解说已经宣布张兰获胜后,东道主山东队教练提出申诉,原本属于张兰的两分给了对手毛新玲,张兰输给了裁判。刚走下摔跤台,张兰就弯下腰,双手掩面,失声痛哭。
哭是因为委屈而不是脆弱。当天下午的铜牌争夺战,泪痕未干的张兰轻松战胜对手,第一次登上全运会领奖台。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命运跟张兰开的玩笑。4个月后,国家队再次集训,她成了内训队员。完成了第一个梦想,她终于可以使用奥体中心的食堂宿舍,可以专心备战两年后的伦敦奥运会。
可命运的怪手似乎还是不想放过张兰。成为内训队员10个月后,张兰被送上了手术台——因为左肩关节盂唇撕裂。
其实,这次出问题不怪命运,要怪就怪张兰过于刻苦与坚强。她早就发现自己的左肩关节有痛感,却一直忍着,坚持训练,直到盂唇不堪重负。
手术后休息了不到三个月,她就又回到了国家队,因为不想再错过伦敦奥运会。现在她的肩关节偶尔还会疼,但是训练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
“我要先战胜伤病,再战胜对手,争取参加奥运会。”这个坚强的姑娘已经开始幻想能够再次泪洒赛场,当然,她希望是因为欣喜而不是委屈。“努力了这么多年,付出了这么多,能夺得伦敦奥运会金牌我一定很激动。那是一辈子一次的荣幸,那时我肯定会哭吧。”
本报记者 张立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