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体会开幕式中的英伦文化?
绍圣懿:二位今天来到演播室,一方面是来谈谈今天晚上开幕式解说过程当中准备的情况,另一方面其实也是给观众做一些看开幕式的指引化的方向的提示。其实刚才张斌也提到了说要看细节,今天晚上开幕式细节应该是挺值得关注的。我们知道现在奥运会的开幕式已经不仅是一个体育的盛会,应该是整个国家文化历史的一种展现。那英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相隔万里,有着非常明显的界限,而且我听说今天晚上开篇或者整个开幕式的基础会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这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包括可能会展现英国工业革命对这个国家的影响。其实这些文化都跟中国有些间隔,二位在这样的文化表述当中怎么样快速的把英国文化教给中国观众?
张斌:导演阐释特别重要,导演今年55岁,他的导演阐释当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有些国家他们的革命影响他们自己的革命,英国的革命影响整个世界。工业革命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信息革命带来一个未来的新世界。这一切都是开幕式乐观当中挺重要的理念。所以我觉得画引号的革命都是特别重要的关健词。因为第一场就是工业革命,第三场大家可以听沙老师的描述。因为第三场当中有大量的英国流行音乐、流行文化其实很重要。因为奥运会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年轻化的问题。就是英国做了一个统计,就是看奥运会的英国人的的平均年龄其实挺高的。所以第三场大家听沙老师讲。
沙桐:关键是服装很时尚,音乐很时尚,那些音乐其实在对的时候也感觉难度很大,仅仅是片断,几个小节,而且有一些甚至不是歌剧,而有可能是某一首歌的过门。
张斌:我觉得电影导演来导演开幕式,在电影手段的使用上,其实应该比张艺谋自由或者充分很多。因为我们看到北京奥运会电影使用相对少,但是这一次电影手法用的非常充分,用电影的元素,电影的场景,电影的手法,包括就是从观众朋友看到的开幕式到运动员入场之前,所有的演出,不包括这种仪式,全是由他的团队来进行制作。因为以前是芬兰电视机构。就好比说怎么把文艺中心转体育中心,体育中心转文艺中心。沙老师说的第三场当中,有很多是转换的场景跟以往现场不一样。这个是挺巧妙的,而且很大胆的使用,这都是电影导演的真正艺术的范儿体现出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