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的本质:止损特征与临时工制度
还得再谈奥运会和英国。当工业革命之风在十八世纪初吹入英国时,城市化运动也出现了。1850年,伦敦水污染严重,当时的时政漫画上,水滴中被绘有二十种细菌,水滴的中央,是人的头骨。当时的伦敦,除了富豪人家有私人供水设备(二次净化)外,普通人都是通过公共自来水管取水,他们受到了水污染的伤害,死伤颇多。伦敦市政府当时进行了一系列危机公关,包括普及卫生饮水知识。但收效甚微,1852年,伦敦市政府进行了最彻底的危机公关,市长通过媒体向市民们表示,市民可放心,私人供水公司若不对伦敦市内的下水道进行定期除污,伦敦市将禁止其继续营业。
当工业革命出现后,大量的失地农民涌入城市,他们居住在城市最黑暗的角落里,生活环境极差,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工作之余他们喝廉价的朗姆酒,酒精很快成为蓝领工人们的健康杀手。19世纪初,美国城市的工人家庭同样受到酒精的伤害,因为一般女性没有工作,工作后回家的男人在饮酒后会出现殴打妻子的情况,教会以及女性团体进行了抗议,东北部的缅因州(这里最寒冷,饮酒之风在冬春两季最盛)在1846年通过了禁酒法令,而饮酒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殴打妻子不再是最严重的伤害,酒后杀人现象在城市中不断出现。对于饮酒带来的社会问题,教会和女性团体要求实施全国性禁酒,但一些得到酒商赞助的组织认为,饮酒是个人自由活动,不能随意剥夺他人的个人自由。
1917年,美国借参加一战之机,推行了临时禁酒法案,并最终在1919年通过合众国宪法第18修正案,即禁止制造、运输和销售一切酒精饮料。可以说,从酒精带来的社会问题,到禁酒令的产生,美国政府用了近百年时间完成了一次危机公关,在这次危机公关中,政府听取了各阶层的意见,其中包括利益集团的意见,并最终制订了禁酒法案。但禁酒令被认为是一个失败的法案,酒类走私在禁酒令实施后成为一个暴利行业,HBO电视剧《大西洋帝国》反应的正是禁酒令实施后的真实历史。
强迫供水公司定期除污和禁酒令的颁布,是英国伦敦市政府和美国政府的两次危机公关的最终结果,用强迫的行政法律实施来保证公众的利益,这是用实际行动完成的危机公关,是对纳税人的最好回报。
那已经是历史故事了,我们还是回到21世纪吧。
今天,中国的危机公关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中,信息传输较慢,事实真实性处于有待检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否认事实是最重要一点,将事实定性为传闻,并警告传播传闻者可能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吓阻是较有较的一个手段,但由于是网络时代,一旦有真实的图片和报道传到网上,第一阶段自然中止,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消息相对被证实阶段,通过图片和文字,消息被认定是真实的,在这个阶段中,媒体开始大规模聚焦,可以采取的方法就是对事件造成的后果进行淡化,并对事件的危害性轻描淡写,必要的时候请来专家加以说明。
第三阶段就是事件完全被证实,而此前两阶段的危机公关被证明行动缓慢且缺少责任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向大家表决心外,还要找人来承担责任。于是,临时工出现了。
关于此话题,无需讨论描述,临时工一般来说是战无不胜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勇于奉献的。他们是危机公关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谓临时工一出,谁与争锋。比如某地出现了水污染事件,事件已进行到第三步,事实清楚,责任单位明晰,由于后路被彻底堵上,只能上临时工了:第一,是相关单位临时工的监察不彻底,导致污染的出现;第二,是致污单位的临时工出现工作失误,导致污染出现。所以,所有责任均由临时工承担。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临时工是一个可大可小,可方可圆的橡皮泥。监管单位可以使用他,责任单位也可以使用他。总之,临时工制度是中国危机公关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后的一道防火墙。
在于洋、王晓理受处罚一事中,两人也充当了一回临时工,谁都知道球员是教练战术的实施者,但现在,必须由她们来承担所有的责任。遗憾的是,由于影响实在太恶劣,民意无法忍受由她们俩来承担全部责任,所以在网络上,李永波还会被继续问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