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奥运的馆
2011年3月24日伦敦奥运会的主场地落成。
伦敦奥运会主会场建在奥运公园的南部,三面环水,酷似汤碗,故照例被称为“伦敦碗”。
不过,据说“伦敦碗”的设计颇具创新,将成奥运建筑史上的里程碑。高明之处,在于设计了临时比赛场馆和可拆卸看台。底部的田径场和底层的2.5万个座位放在地平面之下,上部的5.5万个座位,将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全部拆除。奥运会后,这里将成为社区体育场,举办综合性运动会或其他大型活动。
伦敦主体育场使用近10,000吨钢材,是“史上最轻”奥林匹克体育场。伦敦奥运林匹克公园,赛后将成为分配式花园,当地人将“在此种植水果和蔬菜”。将种植4000棵树木,形成永久性林地。从斯特拉特福德城过来的步行桥上设置大型悬挂花园,为人们和野生动物创造公共空间和栖息地。英国有6000万人口,伦敦有720万人口,伦敦奥运会后,全英至少九分之一的人口能够享受奥运遗产。
令人惊愕的是,伦敦人居然祭出一项惊世骇俗的举动,他们用扭曲的钢梁在奥林匹克公园建造一座巨型雕塑,并美其名曰:安赛乐米塔尔轨道。这座争议性建筑投资总额高达1910万英镑,需要1400吨钢铁,建成后高115米。整座建筑采用不对称结构,周身布满蜿蜒曲折的钢管,好像一个跳动的音符,“好像互相缠绕的奥运五环”,又像一堆“缠绕的小肠”。这件疯狂超的现实主义作品也许有明显的暗讽——呶,浪费钢材谁不会?
2007年的北京,“鸟巢”尚未完工,北京奥运会其余的36个新建、改建和临时场馆全部完工,绝大部分接受了“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的检验。
5月,“鸟巢”的德国公司承包商在德破产,幸而在6月底之前问题得到解决,这归功于北京奥组委的风险控制工作。7月2日,正在施工的北大体育馆由于违章操作,引发室外的防水材料和装卸材料起火,好在对主体结构没有造成损坏。12月14日北大体育馆又发生部分电路停电事故,导致“好运北京”的乒乓球比赛短时中断,王楠、张怡宁等人赛后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如今,鸟巢和水立方,这两个划时代的建筑作品已成为两个巨大的奥运纪念品,静静地坐落在北辰桥外,等待客人的赏光。偶尔,会有喧闹打破沉睡,唤起一些奥运回忆。对于它们而言,有限的生命里或许还能与奥运再次交会。但在北四环外漫长的阳光与风雨里,它们需要等待。
近两年,新的奥运举办城市都是世界杯举办地。向前看,中国举办世界杯的日子已经不远。
鸟巢的下个目标或许是——世界杯主场地。(作者:张健)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