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柳月伦敦述评 5金2银3铜,这是中国游泳在伦敦奥运会上交出的成绩单。如果纵向比较,这个成绩和取得全部32个项目一半金牌的美国相比差距甚大,但如果将其置放在中国游泳历史上,则完全是一次历史的突破。
“中国游泳这次能创造第二次高潮,”中国游泳第一次高潮的缔造者(1992年五朵金花时代)、前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表示,中国游泳,已经全面超越五朵金花时代。“在五朵金花时代,夺金项目主要局限在短距离领域,而且都是女选手,男子根本没有办法进入决赛。现在你看看,我们在各个泳姿、无论距离长短,还是男女项目,都拥有了世界级的名将。可以说,除了蛙泳,中国游泳已经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按照陈运鹏的说法,目前中国游泳正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加上一批年轻队员,目前正处于上升时期,身体,技术,水感以及比赛心理的稳定度,都处于最好的时期,因此中国游泳的高潮体验,应该可以延续更长一段时间。
留洋篇:从片面西学到洋为中用
在向国外学习方面,中国游泳曾走过一条曲折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游泳曾短暂地在匈牙利学习。在匈牙利冠军教练沙鲁西(1952年他的队员获得4块奥运游泳金牌)的大运动量训练思路的指引下,中国游泳开始了魔鬼的训练历程。很快就有了中国游泳的第一次高潮——在四年之间,先后有3人5次打破世界纪录。在1992年五朵金花时代,也有不少欧美教练向中国队员和教练传授经验,中国游泳终于制造了第一次高潮:4金5银。
不过,由于随后出现的兴奋剂事件,使得中国游泳遭到灭顶的打击。不但国际高级教练很少和中国运动员来往,就连国内教练的横向交流,也成为灰色地点。在这种情况下,闭门造车的中国游泳,自然仅靠个别天才人物和亮点来支撑。更搞笑的是,2005年,中国游泳队曾兵分两路,分赴美国和澳大利亚留洋训练,正式启动留洋计划。这也是中国最为庞大的运动员体系,但由于缺少重点队员,而且联系的也不是知名俱乐部的知名教练,最后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澳大利亚、美国等国教练也曾先后应邀到北京短期讲课,却没有让中国游泳形成观念上的改变。时任中国游泳队总教练的张亚东,曾嚣张地宣布,“在国外,我可以当他们的老师。”
正在中国人自己沾沾自喜的时候,近邻日本和韩国正在走向崛起之路。日本的奥运冠军北岛康介经常请教于美国教练,并经常把美国的高原训练基地当作“后花园”。正是得益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资深教练的指导,朴泰桓从游泳沙漠韩国中横空出世。后来他率领一个庞大的团队留学澳大利亚,将张琳等好手压在了后面。
朴泰桓的崛起之路,是中国屈辱的开始,也是个别中国游泳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先是张琳提出,由北京队埋单前往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师从哈克特的教练丹尼斯。后是刘子歌在具有澳大利亚留洋工作经历的金炜教练的带领下,在名帅肯伍德的门下训练。这两个吃螃蟹者,最终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刘子歌获得中国游泳队唯一一块金牌,而张琳则实现中国男子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尽管这种差距只有0秒58。
真正让中国人感到震动的,则是张琳通过留洋取得世锦赛冠军,创造了中国男子游泳的历史。随后,中国游泳在以澳大利亚作为“第二基地”,同时辐射美国和欧洲。中国和几位澳大利亚名帅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包括男子中长距离自由泳名帅丹尼斯、短距离和蛙泳教练肯•伍德、前澳大利亚国家队主教练奥托,以及北京奥运会女子混合泳冠军赖斯的教练迈克尔•博尔。北京奥运会后,游泳中心又聘请了几位澳籍外教,在澳洲训练中国队员。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